長安城之中,騎士不斷進進出出,帶來前線的情報。
情況不怎么好,現在敵軍離他們不到200里。
一旦前線戰場崩潰,那么整個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就是一片平原,任由敵人踐踏。
這長安城的貴族們面臨的場面就是被敵人劫掠,很可能因此家破人亡。
“陛下,微臣懇請遷都洛陽。”底下的官員站出來說。
“不可,這關中有諸帝陵寢,一旦被破,豈不是斷我大齊龍脈?”
底下又有人站出來反對。
并不是誰都和皇帝一條心。
對于這些達官貴人而言,也并不是沒有其他路可走。
皇帝死了大不了再換一個,王朝滅亡大不了再換個新的。
最多損失一點元氣,但對于他們的榮華富貴卻沒有任何影響。
一旦遷都洛陽,那么就意味著放棄這里的田地,來到新的地方可能連條過江龍都不算。
他們寧愿放棄現在這個皇帝,去投奔新的主子。
或者干脆閉門不出,反正貴族世家掌握著天下大部分資源,新朝新君也不敢對他們怎么樣。
底下的人因為是否遷都洛陽的問題爭吵不休。
上面的劉啟反而不顧儀態的站了起來,東看看西看看,仿佛在找著什么東西。
劉啟年齡也不過30多,身處壯年的。
在位期間也算是勵精圖治,不過這些年行事越發荒謬,不理會朝廷事務,反而鉆研那些奇技淫巧,甚至還想著出家修煉。
如今這天下所造成的亂局,起碼有一半是這個劉啟的責任。
等到眾人吵累了之后,劉啟才緩緩開口:“吵累了吧?”
“啟稟陛下,如今事態緊急,還請速下決斷。”
靈武王為首的叛軍勢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帶著百萬兵馬氣勢洶洶而來。
朝廷中央12衛軍常備軍也不過20多萬,在征發民兵加起來也有100萬。
但這些力量起碼有一小部分被抽調出去,平復關中一帶的亂軍。
總體而言他們這邊的實力還是差一點,對方來勢洶洶,眼看就要打不過了。
到時候長安城被圍,那將是天下大亂。
最好的辦法就是遷都洛陽,重整旗鼓再打回去。
留在長安萬一被人抓住,那什么都沒有了。
“陛下,太子前往洛陽,先去探探情況。”旁邊一個老頭忽然說道。
如果劉啟不想去的話,讓太子去也行。
這樣一來有什么意外,也有太子在另一旁,再不濟就讓太子登基。
“誰告訴你我不去了?”劉啟笑道,“當然,不是遷都,這是列祖列宗上朝的地方,這讓我如何有顏面面對列祖列宗?”
劉啟說出這一句話,群臣紛紛應和。
一些儒家大師立馬開始扯起了典故,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一個明顯是逃跑的行為有一個正當性。
找出合理的理由之后,準備打著秋狩的名義去洛陽。
洛陽離這里大約有800里之遠。
日夜兼程應該是半個月就到了。
前線雖然事態緊急,但也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被解決的。
眾人還有大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