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無法猜度那些被選中的秀女在后宮中如何風光,他們只是聽傳言說,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宮女發瘋或者自殺,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宮女因為想要逃出后宮暴斃而亡。
如果初縣令是那種一心在仕途上鉆營、根本不顧女兒終身幸福的混蛋,那他肯定會主動把女兒打扮好送進京城。
偏偏初縣令是個心疼女兒如命的好父親,根本不愿意女兒初璞受那樣的苦難,所以在初選時他向上邊匯報說女兒已嫁,不能參加選秀。
誰知道天有不測風云,這件事情被初縣令的政敵知道后捅了出去,上邊派人下來巡查,明天就要到金華。
這種事情如果查實了,那可就是欺君大罪,是要誅九族的。
初縣令知道消息之后,也顧不得其它,滿縣城地給女兒找如意良配。
只要能搶在今晚之前他把女兒嫁了出去,就算明天上邊下來巡查也不能說什么,畢竟皇上身份尊貴,萬萬不能要一個在別人家過過夜的女子。
到時候他再找背后靠山活動活動,怎么也能糊弄過去。
但問題是,初縣令的政敵十分精明,早早地就把他犯下欺君大罪的事情宣揚了出去。
在隨時都會被砍頭的情況下,金華城又有哪個敢娶初璞小姐?
逼不得已,初縣令決定在事發之前,借著到山中蘭若寺禮佛的名義,攜全家老小舉家出逃避難。
路上偶遇一群村婦攔轎告狀,詢問得知是因為她們認為老秀才蒲松齡不是東西,靠嚇唬小孩子售賣書籍賺錢。
初縣令聽聞到蒲松齡的名字登時眼前一亮,縣城里的年青人心有顧忌沒人敢娶他的女兒,想來這位單身度日的老秀才蒲松齡應該不會有這樣那樣的擔憂。
雖然年紀稍微大了點,怎么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秀才,只要過了今日一劫,自已不去虧待他,想來他也不會委屈自已女兒。
初縣令想到就做,立刻帶著一眾人等風風火火地趕往蒲松齡的住處。
但是在接近聊齋之前,他又擔憂起蒲松齡為人貪財鄙薄,決定悄悄跟在村婦們身后考察蒲松齡的為人。
這一考察不當緊,給初縣令發現真相,原來蒲松齡不但不貪財,還有大才,僅憑一本《牧童巧逮狼》就能啟發眾多幼童立大志準備為國成材。
初小姐眼見于此,心生感動,當即決定非蒲松齡不嫁。
初縣令夫婦也是萬分滿意,當機立斷立馬要把閨女嫁給蒲松齡。
講到最后,初縣令眼含熱淚苦苦哀求道:“蒲先生,如今偌大金華竟無一人肯救初某全家,還請先生看在初某在金華操勞多年的份上,就收了小女吧。”
“初大人、夫人、小姐,有話好說,咱們且從容計議……”
簡杭嘴上安慰著初縣令全家,心里則是萬般滋味。
雖然今天這一出確實是因為他的主角光環所致,但初縣令如此行事也是因為事出有因,不能算是因為主角光環就毫無緣由強行安排。
所以哪怕他接受這場姻緣,也是合情合理。
再說初縣令此人在金華官聲不錯,雖稱不上愛民如子,卻也能稱得上兢兢業業,十多年來著實為金華做了不少實事。
其中最讓簡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市井中傳得沸沸揚揚的“初縣令毀家紓難事件”。
這件事發生在十年前,當時的蒲松齡還沒來金華定居,正忙著滿天下奔波降妖除魔。
那時候天下大亂,有山賊勾結妖魔攻打金華城,聲勢極為浩大,很快打到了城下。
金華人盡全力方才抵擋住了攻城的山賊,奈何無力對抗妖魔,眼看就要城破人亡之際,是初縣令毀家紓難,獻出全部家產請出寄居蘭若寺的世外高人降妖除魔,這才救下了金華數十萬百姓。
于情于理,金華人都不該辜負初縣令才是。
也罷,既然初縣令如此情真意切,我這半個金華人就此答應吧,也算是替全金華的民眾向初縣令一家謝罪了。
簡杭本來就十分中意初璞小姐,又加上初縣令坦誠以待、懇切相求,自然不會再說什么虛情假意的客套話。
“初大人……”
但就在他準備答應娶初璞小姐的時候,耳邊卻又響起系統提示。
“叮,宿主簡杭吐槽失敗,遭到第二主角嚴飛‘腦殘光環’的降智打擊,失去美女和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