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族人也是看著天空,面色死灰死灰的。
“族長多慮也,這天上的字,不過一時,小民大多不識字,識字者,大多為我家通好,只要派人說上一說,十年之后,哪還有人知道這事”晉氏的二太爺,卻是老神在在地說著。
“二太爺爺說的是啊,族長不必擔憂。”
“也是,誰比誰干凈那些識字的,讀書的,誰不是一路跪上來的,真正危險的,反而是我們花了幾百年才摸索到的儒道之根,就這樣被暴露出去,以后我們就沒有優勢了”另外一位族中智者說道。
“說的是,此誠危急存亡之事。”
“沒錯,人人都跪,等于人人不跪啊,強人來了還是該殺都殺。”
“唉,完了完了,人人都跪,這第一個跪的也就沒有價值了。”
“是啊,是啊。”族中眾人異口同聲。
“趕緊和其他幾家說說,讓家族分支抓緊宣揚正氣說,力求讓小民只知正氣,不知跪也。”那位族中智者胸有成竹道。
“說的是啊,妙,大妙”
“正氣之說就是好,就是妙,正氣者越多,越顯得跪者可貴啊。”
“嗯,分出十支,改姓換宗,宣揚浩然正氣說,主支低調行事。”族長最后說道。
三年后,正氣之說大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正氣歌人人會背。
儒道之力偏轉。
跪說不再流行,父子君臣也被擊穿。
“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
“子亦可為父,臣亦可為君。”
各種大逆不道的想法,在民間,地頭,酒樓,驛站,勾欄流傳
尤其江南一帶,更是奇者橫行,男子穿得花花綠綠,甚至還有公然果奔者,裸臥街頭,以天體自傲。
人們更是以奇談怪論為美。
你要是老老實實地當個夫子,反而沒人看得起,被罵成酸儒老雕蟲。
“我們就不該有皇上皇帝算什么每年吃無數民脂民膏,他一個人能干的活,能有他一個人吃的多嗎”一位儒生大罵道。
“說的好,劉兄,這皇帝就不該有,天下應該是讀書人共治。”
“不,皇帝還得有啊,不然的話,草原,高原的蠻子不認啊。”
“沒錯,皇帝和親嫁女,才有身份地位,一次和親,和平十年,這就是皇帝的作用。”
“既然如此,皇帝就該做個泥菩薩,平時高高供奉起來,有事才出面。”
“沒錯,虛君才是好的,因為相爺可以隨時更換,不會影響太多的朝政,皇帝換一次就要流血。”
儒生們開始討論皇帝的作用。
這在以前,壓根不能想象。
皇帝的存在,那是天子,是天經地義。
誰敢議論沒有皇帝,或者讓皇帝當傀儡
“皇帝也要換,如果皇帝違背正氣,就要換掉。”
“是啊,如此一來,天下再不用擔心會出現昏君暴君了,只會出現昏相暴相,但相爺能換,天下就能長治久安。”
隨著眾儒生的議論,一本本新的學說出現,大行于世。
讓人意外的是,皇帝對此充耳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