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規模是十倍,那只需要賣出稍微高一些的價格,就有足夠的資金來應付周轉了。
就比如養豬,你農家養一頭豬,如果只賺到一百文,那就是一年白干;我養一萬頭,同樣只賺到一百文,我就能支撐下去。
這就是規模效應,能夠變相的降低成本。
生產一只筆,價格會高到無法承受,但生產十億只,每只筆只需要一毛的價格,只賺一分錢就夠了。
只是好景不長,隨著大量絲綢上市,江南一地開始出現銷售絲綢難。
許多手工廠紛紛關門。
接踵而至就是織工鬧事。
雖然朝廷沒有發現蒸汽機破壞風水,但他們能看到鬧事的失業織工。
隨后朝廷責令江南織造來處置此事。
“市場容量太小了,這才賣出多長時間,就出事了”王文文看著薛家從南邊傳來的信,頓時頭疼道。
“不,市場容量很大,我們就生產這么一點,根本不足以沖擊市場的。只是有人發現了我們的潛力,這是提前應對,他們在故意整我們。”趙涵卻是直接說道。
“他們反應有這樣靈敏嗎”王文文懷疑道。
“朝堂上起居八座的老爺們反應很慢,但民間大商戶們反應卻很靈敏,因為他們常年迎來送往,要應付各種勒索,反應遲鈍的,早就被淘汰了。”趙涵解釋道。
“原來如此,他們是發現了有人大量出售啊,雖然能夠吃下,但他們知道如果不提前制止,我們的規模就會越來越大,最后徹底把他們淘汰出局。這些人還真是不可小覷。”王文文頭疼道。
“那我們要怎么辦”
“哎,這些人是不會和我們玩正當的商業競爭,只會讓官老爺們出手,我們的渠道很快就要被斷了。”趙涵預測道。
“那我們該怎么辦”
“降低出貨量,就以訓練工人為主,等到我們外放為官,主持一地時再來做這事。”趙涵利用以前的經驗道。
“看來只能如此了。”
很快江南織造就發現是薛家在大量出售絲綢,他們將薛家的掌柜叫到衙門里。
礙于四大家族的面子,倒是沒有過分為難,只是強行規定了一個出貨份額。
也就是說薛家無論生產多少,每年只能賣掉這個數,超過這個數,就是與小民爭利,就是給朝廷制造麻煩。
如今的薛家可不同以往,在賈、王兩家不出面的情況下,只能答應下來,白白看著大量銀錢從手中流失。
要知道那么多的絲綢,賣出去就是錢啊。
不過一位薛家掌柜私下找到賈璉,說可以吃下這些絲綢,前提就是要給他一成利。
賈璉稍微一打聽,原來對方是被一個海貿大商人收買,要過來買這些絲綢的。
趙涵這才醒悟,是了,紅樓中西方早就滲透進來,而且他們對于東方的瓷器和絲綢是極為需求的,在很長時間內,是處于賣方市場。
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得到很少的購買配額,只能通過賄賂當地官員才能得到貿易機會。
直到入侵之前,東方王朝都是靠著絲綢、茶葉、瓷器處于絕對的順差地位,基本上就是生產多少就能賣出多少。
現在就是徹底的賣方市場。
這對于后世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來說,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