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其中肯定是有隱匿人口。
但30萬戶,是曹操可以直接征稅、征兵的人口。
太行之牢固,是經過歷史證明的,即便是以袁紹之強都打不動,更別說其他諸侯。
曹操并不比袁紹強多少,袁紹死后,還要多年時間,還要等待袁紹兒子們內亂,這才平定河北,根本沒有摧枯拉朽的勁頭。
可以說是勉強勝利。
這才導致后來征討江南乏力,赤壁之敗不是偶然。
曹操出兵十五萬,對面也有兵馬八萬,而且有著水軍的絕對優勢。
并不是演義中的80萬對五萬那么懸殊。
滅江南沒有水軍優勢是打不下來的。
參考后來元滅南宋,就是水軍壓過了南宋,才解決的。
何況聞人升的山寨建的非常牢固。
當然,山中根據地的弊端也是有的。
那就是聞人升內部調度遲緩。
為此,聞人升在山中修建木制軌道。
一邊種樹,一邊砍樹,種下多少就砍下多少。
在山中開墾,他當然知道要保持水土樹木,不然的話就等著山洪爆發。
通過木軌進行運輸,其實木軌道在秦朝是已經有過。
不過秦滅后,后來人又放棄了這一技術。
因為維護困難。
更換木頭是很費力的。
木軌建設自然緩慢,一時半會是建立不起來全部軌道的。
但可以先在臨近山谷中建設,這樣可以大大提升物資交換的速度。
當然了,這種建造肯定很遲緩。
山地發展,優劣突出。
容易防御,也難以出擊。
每次出擊,自己的糧草運輸也是困難。
等于是小號的蜀國。
山谷內部商業運輸,商業經濟發展,也很困難。
難與互相交易。
所以說潛力有限。
一旦和平之后,山區迅速會淪為經濟競爭中的洼地,還是臨海那些容易攻擊,難以防御之地,更容易發展經濟。
這就是有利有弊,只看天時。
這也是為什么最后張燕選擇投靠曹操的原因。
他對山地的優劣有清醒認識。
可以抗拒一時,不能抗拒一世。
這個認識領先了蜀國數十年。
但是對于聞人升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憑借他的微細操作,太行山區的資源足夠了。
只是悶頭發展,朝廷無暇顧及,給了封號,但仍然會有外敵。
冀州清河郡,也就是郡守被聞人升花錢買下的。
有個清河崔氏。
之前他們就看了聞人升的釀酒之業。
曾經幾次三番想要謀取技術。
結果都沒有得逞。
聞人升可是知道怎么防范間諜的。
各種手段,各種內部教育,都有。
對付古代人的間諜手段,還不是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