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嬰兒青年,因為一個風寒,導致體溫過高就沒了。
“人體乃是一團水,投入外物,可使之清澈,也可使之渾濁。如何確定外物的有用與否,就要用到對比和試驗。”
“今天要講的就是雙盲實驗法。”
眾人認真聽著。
其實三國之時,華夏醫學還是講究實證的,也開始解剖。
神農嘗百草,就是最早最簡單的實證。
直到后來與玄學、道學佛學混合,就像儒學一樣,越來越走上玄虛之談,不再追求實證。
畢竟后者省心啊,也不容易出事。
“比如這種草藥可以治療風寒,我們就要試試只用它,和不用它在不同病人身上,會有什么效果。”
“如果有效,再將草藥掐頭去尾,選擇哪一部分來看看,最有效果。”
“如此無限測試下去,最后得到是哪一種成分,能讓人體已經渾濁的水,變得重新清澈起來。”
眾人紛紛點頭。
聞人升的話深入淺出,這倒沒有什么好爭論的。
有些學生也對醫學感興趣,這個年代醫生還不是賤業,人們還有著“不為良相,就為良醫”的論點。
再到后來,那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一種藥治療一種病,就要這樣測試,而不是人云亦云,別人說有效果就有效果,有沒有效果,必須要經過雙盲和實證。天下萬事萬物,無不如此,光靠嘴說是沒用的,要去實際中驗證。”聞人升澹澹道。
荀攸深以為然。
他畢竟是謀士類型的人。
必然要追求實用,而不是空談。
這時,又有人起身道“師尊,如今有很多世家大族,名士攻擊您的講學,甚至將您視為叛逆,不知我等要如何去做”
說話那人卻是荀諶。
荀攸知道這個叔叔,也是有野心的。
將來恐怕也是自己的對手。
“哼哼,一群庸碌之輩,他們懂得什么,只會抱殘守缺,不值一提,師尊如果和他們說一句話,就是師尊輸了。”禰衡直接說道。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呃,牛。
眾人沖著這個十二歲的童子伸出拇指。
這年頭人早熟,或者說晚熟的活不下來。
十三歲就很多人成親了。
所以十二歲已經可以看成大人來對待。
“呵呵,說他們庸碌倒也不必,不過他們說歸說,但用起來卻是很老實的。為師說的那些話,講的那些道,他們一個個可都沒少用。”聞人升笑道。
眾人紛紛點頭。
可不是嗎
很多士人都在用聞人升說的話,去管理他們的莊園。
現在漢代是典型的莊園經濟。
豪強一個莊園內,有著完整的經濟生態。
農田、鐵匠、木匠、皮革、紡織,另外還有草藥堂,幾乎自給自足。
當然在醫生這方面肯定是不行的,還是要尋找天下名醫。
畢竟這是一個看似入門簡單,但治好人太難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