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比諸葛亮的三分之計,魯子敬的二分之計,要靠譜的多。
畢竟后兩者都過分依賴外部條件了。
都要建立在“天下有變”的基礎上。
這個天下,就是中原、河北之地。
只要這兩處不變,他們就沒有力量改變天下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最后還是掌握了河北與中原的晉朝統一天下。
“說的好,那些豪強世家注定了不會重視人才。他們既然反對師尊的想法,也就不會認為平民是重要的,是平等的。”一位寒門子弟說道。
“他們注定就不會珍惜這些平民出身的人才,于是這些人才就會傾向我們。”
三國有很多出身貧寒的人才。
比如鄧艾就是一人。
還有孫堅、陶謙。
都是因為自身基因好性格突出有才能,得到某些士人的看重舉薦,進而脫穎而出。
但這注定只是個例。
大多數世家之人,都牢牢占據著位子,讓普通人沒法上升。
到了晉朝更加激烈了。
以至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時聞人升笑了笑“好啊,看來公達已經給為師考慮好了。”
“那么,大家以為當今天下誰可稱為英雄,又有哪幾個諸侯可以成事呢”
眾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趣。
評點人物,可是一大樂事。
也是眾多智謀之士展現自己的一個巨大話題。
一時間,整個學堂里,那些有名的智謀者,甚至包括郭嘉也在內,紛紛贊同。
他是荀彧的好友。
荀彧在聞人升這里聽講學不久,就將賦閑在家,偷偷結交英杰的郭嘉給招來。
郭嘉開口道“諸侯之中,將來必以曹操為長。”
“何以見得現在袁家四世三公,大將軍何進帳下袁紹,更是富有盛名。他一旦來到地方,定然有眾多賢才來投。”荀諶反駁道。
沒錯,他還是看好袁紹的。
只是現在嘛,袁紹和太行山人比起來,就是個渣渣。
他根本就不可能再去投靠袁紹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
即便不跟著太行山人走到底,他也看不上袁紹的人了。
“呵呵,袁家的確有海內之望,然而他們事先預定的冀州之地已經被師尊所占。如果袁紹去了地方,他只能跑到豫州、揚州。”
“而這兩塊地方雖然也是富足之地,卻不適合作為根據之地。因為是四戰之地。”郭嘉笑道。
他自從聽到聞人升講學后,就是深深佩服。
這人的學識,是他見過最高者。
太厲害了。
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有一次月食,他問了一句,這天狗何時可退。
聞人升看了看夜空,隨口就道,一刻便能退。
果然如對方所說。
一刻后,月食就沒了。
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天文可是涉及到帝王興衰之學,所以一般人不能學的,只有家傳的才能搞這個。
而在這時,荀諶卻道
“袁紹若是跑到地方,必然要和袁術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