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認為在中原才是王。
們出去后,就不再是中原人,淪為蠻夷。
卻不想想,自己前幾十代也大概率是蠻夷出身。
其實呢,在聞人升眼中,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想要將人們這個觀念給改變過來,必須得有物質誘導。
沒有物質利益的話,空談改變是沒有用的。
對這些人而言,最大的物質利益,那就是穩定的土地,還有一些產業。
自己的莊園和堡壘,只要向周邊人侵奪就行了。
這多穩定。
可比出去冒險搶別的空島嶼來得賺錢和安穩。
好在正如聞人升所言,商人才是最有冒險精神的人。
他們希望更多的錢財,四下開拓新地方,這樣才能帶來最大的物質利益。
其實一些海邊的豪強,也知道海上貿易有多大利益。
比如用來運輸糧食到北邊賣。
靠馬車拉運那是大虧本,得是朝廷才能承受得起。
而普通商人就選擇海運,先從南方富裕糧食的地方,收購,然后一路順著南江而去,最后被裝進海船,然后自己也在船艙里。
如果順風順水,恐怕前幾次會導致重大失誤。
這海運就危險多了。
多少大事都在海上發生。
總而言之,這些當今名士,并沒有將它當成一個真正的生產銷售節點,而是保持一些無所謂的態度。
甚至荀或也是如此。
他又沒收到漁稅銀子。
主要是此時的海上,并沒有對等的一個實體來進行這種貿易。
而且在陸地上的生活勉強還湊合。
然而黃巾爆發,規模席卷天下,三十六方一同鼓噪,就說明至少數百萬人都吃不飽。
如此一來,總而言之,聞人升想要獲得海上利益,就得讓這些人能夠明晃晃地看到海上貿易有多占便宜了。
這樣才能戰勝這些人的思想懶惰。
這個時代的人們主要生活在陸地上,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陸地上開拓。
而現實中,他們除非是實在沒有辦法,才會逃亡到海外。
即便是在后世大部分人也不樂意從事海上的生活,哪怕工資高出三倍。
海上生活實在是太苦了。
如果一個人在陸地上能夠舒舒服服的過日子,沒人會去海上冒險的,海上有多苦呢
第一就是沒有一個穩定的腳下。
你無時無刻不處在一種危險的心理保護中。
人本來就是從陸地上的生命,這種基因告訴顛簸就意味著危險。
這事和東西方無關,即便是西方,他們海員也是不能長期漂泊在海上的。
在海上必然會發生叛亂騷亂,還有廝殺,內訌。
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讓水手們到岸去發泄,去消遣。
水手也會把所有的錢都給花掉。
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次出海時,會不會就會死掉
如果人死了,錢沒花完,那絕對是悲劇。
其實水手這種消費,正是刺激了西方商品經濟的茂盛。
因為水手他們是可以花錢,而且是最利索的一群人。
水手才是是真正的消費主義者。
大部分都是流浪漢去當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