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荀或,荀諶,孔融等等都是當今的名士。
“海上風險,你去找人,一定不要親身涉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荀或忍不住勸說。
畢竟是他的親侄兒,兩人關系平時微妙,但關鍵時刻還是擔心對方。
“叔莫為我憂慮,此去,成與不成,一半天意,一半人事,盡人事而知天意。”荀攸咬牙道。
他這才意識到,什么是君。
“承社稷之詬,方為社稷主。”
也就是說,你必須能解決問題,能夠引領大家走出路來。
所有人才會跟著你走。
這正是他認為師尊已經無敵的緣故,就沒有對方解決不了的問題。
他此時也是去解決一大事。
解決之后,做個十年之君,應該不是問題。
至于做了君王之后,又該怎么做,那還是等到時候了再說。
總之荀攸帶了20個侍衛,隨行有60匹馬,一路向東,又轉向南。
他要去徐州。
因為徐州是靠海的。
而且還有港口。
相對來說徐州還算安定一些。
不過一路上仍然是民生凋敝,盜賊四起。
他們如果不是久經訓練,恐怕早就減員了。
而從那些訓練中,荀攸再次意識到師尊是包藏宇宙,連如何行軍小事都能一一說出最好的法子,或者說給出最好的解決之法。
這時,他們走著走著,最后來到下邳。
剛剛到城門口,他們就聽到有人喊到“快快,砍頭了”
“大家快去看啊,陶刺史又殺人了殺一批黃巾賊”
隨后他們轉頭看看去。
只見右側一處城墻根前,一汩汩的新鮮血液,正流淌著。
一百多號人,被捆綁在木棍上。
一個個頭顱正在遠處看著他們。
荀攸搖頭。
多好的青壯勞動力啊。
能創造多少財富啊。
只因為沒有知識,沒有投靠到師尊之下,就找不到生存的機會,最后只能選擇造反,搶大戶。
他掃視這些黃巾民,一個個太年輕了,平均也就是十幾歲。
十五歲
他以前也叫他們賊寇。
但后來不叫了。
因為師尊說過,身為一個管理者,讓治下的人因為饑荒而造反,就是最大的罪過。
黃巾賊,不不,也應該說黃巾百姓,這些人起來造反只是因為沒飯吃。
不能說他們是賊,只能說他們是流民。
荀攸掃過去,只見大多數人個個面如死灰,俯首就戮。
個個五花大綁。
劊子手已經走過來。
鬼頭大刀早就準備好。
唯獨有一個少年,突然間在那哈哈大笑。
劊子手差點嚇了一跳。
監斬官則是派人來到跟前問道“兀那賊子,你笑得如此高興,到底是為何”
“我之前聽人說過,多笑長壽,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少年嬉皮笑臉道。
眼神中沒有一絲對死亡的恐懼。
荀攸聞言一笑。
他找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