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守城時,一群從來沒有訓練過的普通人,借助城防,可以抵抗精銳訓練過的士兵幾十天,幾個月,直到彈盡糧絕。
這年頭甚至是好幾年。
但出去野戰就不同了。
“野戰之中,士兵會想,我得保住命,才能回家,才能養老父母和孩子。”
“除非朝廷和將領讓士兵明白,即便他死了,他家人也有很好的撫恤和獎勵。”
“野戰勝利,對士兵來說,有什么意義有獎有罰,還是不夠,還要告訴士兵,勝利是為了驅趕外敵,不讓他們干擾我們生產,讓我們的百姓能夠順利進行經濟活動,讓父母家人可以安心生活。”
“守護才是最大的動力。侵略別人,總是會有一種即便失敗了,也要保住命的想法。”
“沒人是傻子。單純侵略他人卻一無所獲,只對將領有好處,有邊功。”
“那我們想要開拓土地,又該怎么辦了”
“要告訴士兵,開拓了土地是為了安置家鄉人,將土地分給士兵,這樣他們就知道為什么而打仗了。”
盧植聽得目瞪口呆。
好么,這太行山人真是一套一套的。
反正就是兩句話
太行山人說的都是對的。
如果不對,回頭再看第一句話。
道之學,盧植也順利過關了。
終于到了三輪背景調查。
盧植被調查得清清楚楚。
貧家子弟出身,年少好學,靠著求學成為海內名望之士。
自我奮斗的典型一代。
但是他有大量為官的經歷。
“你對漢朝是什么看法”
“你對當今皇帝什么看法”
“你對下一代皇帝什么看法”
“你認為漢朝什么時候會滅亡”
盧植簡直是被戳心窩子。
好在他已經適應了。
“漢承秦,凝聚人心,匯聚族群,功蓋青天。”
“當今皇帝聰穎,但無恒心,貪圖玩樂錢財。”
“下一代皇帝非人臣可說。”寫到這里,他又擦去了。
重新寫下“下一代皇帝應該是皇嫡長子劉辨,他聰明好學,應該是一個好”
又擦掉重寫。
“劉辨年幼,沒有世事經歷,沒有實踐學習,又無重臣從頭教導,注定無法做個好皇帝,被外戚、宦官、士人操控愚弄。”
“若是當今陛下能著力培養,或許會好”
又擦掉“不行,除非來此從頭學習,不然難以改正任何弊端。”
在這里學過后,他才明白那些妄圖讓漢室中興的想法,有多么可笑。
一個個不是治標不治本,就是缺少體系條例,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去執行和清理。
而再來一個朝代興起,也不過是因為流民被殺光了,權貴也跟著覆滅大半,社會系統又能運轉了,土地重新空出來了,賦稅重新收集起來,又能集中起來興兵開拓,對外作戰。
就這樣簡單粗糙可笑卑劣的原因而已。
和太行山人這樣博大精深,細致條理,從士農工商學兵同時發力來處置的方法相比,簡直就是小孩子玩泥巴一樣。
他寫完自己的想法后,最后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