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女真人的什么種族特性加成,等到他們開始享受了,生活好了,迅速就淪落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八旗大爺。
臨戰之時,都要請人替自己上陣。
被農民軍打得狼狽逃竄。
見賊而逃為上勇,聞風而逃為中勇,誤聽而逃為下勇。
完美復制了當年他們祖先打敗的明軍特色。
所以說,誰也別說誰。
日子過得太好,又缺少近現代訓練體系,自然是軍紀松弛。
即便是有一兩個將領與眾不同,但也改不了大勢。
這一兩個將只能影響局部,最后還是要被女真人以多數包圍消滅。
其他人更加畏懼。
“叔父,這1200兩的確是一筆大錢,難怪這個吳巡按會保他。不過如此一來,以后將領遇到危險就會選擇逃亡,而非作戰,反正出事了也只要花錢就能免罪,命可是他們自己的。”聞人升接著道。
“是啊,這個吳正夫,真真該死,可惜他在朝中頗有后援,即便為叔彈劾過他,也不被內閣所信。如之奈何”王巡撫嘆氣道。
聞人升笑笑。
這就是大明的內部官僚關系。
互相內耗。
互相找靠山。
不是靠道理和紀律,而是靠派系和銀兩。
如此下去,如何不敗
他想要擺平這個吳巡按,還是需要另辟蹊徑。
“既如此,不如交給學生來辦,保管幾日之內,讓這巡按無臉呆下去。”聞人升說道。
“你要如何”
“看著便是。”
五日后。
十多位被這個吳巡按破家之男,來到京城,在各處士子會館處,手持一張大字橫幅“冤枉”
身后自然有人安排食宿路費。
總之他們都是被聞人升挑中,已經做好破釜沉舟之準備。
又有人直接撞在某會館中。
差點撞死。
他們向來京趕考的士子們,哭訴吳巡按勒索良民,逼迫縉紳之事
這事情就鬧大了
吳巡按哪里知道有人還能玩這一手
這些人沒去衙門告狀,反而去士子舉人們聚集的各大會館中喊冤
這一套下來。
吳巡按再是朝中有人,此時要做的也是和他切割。
因為他作為巡按,名聲臭了,就沒用了。
沒有大員會相信一個名聲臭掉的巡按能主持什么公道,彈劾之中,帶有公正。
皇上也不會相信。
沒多久,朝廷就下詔,將吳巡按免職回京詢問。
沒有撤職逮捕。
朝廷不會因為幾個小民的喊冤,就抓捕一個巡按的。
如果到了清朝,這幾個小民反而都要被砍頭了。
也就是在明末,皇帝軟,大臣們也軟,都怕名聲太壞。
然而他們自己撈銀子,欺壓百姓,兼并土地之時,卻是前仆后繼,很是不怕的。
他們也不怕幾個百姓鬧事,他們怕的是士林名聲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