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趕緊叩頭。
同時也堅定了效忠之心。
南朝士林,多是浮夸奢靡,哪有人在乎這種農產
即便是皇帝,口中說要重農,可實際上了,那些大臣士紳,只知道搶占水澆良田,沒有半分心思用在提升畝產,改進良種。
只有少數大臣以農事見長。
但也難以得到提拔。
因為搞農事的就沒有功夫搞錢,沒有功夫搞錢自然就沒有辦法跑官。
如此下去,南朝大多不務正業。
相反,大金則是很厲害。
一直都是在做事。
不做事者,尚奢靡者,就會被斬殺。
而且大汗和貝勒們都有進取心。
他相信大金肯定能贏的。
而且幾次大戰,已經證明了他的正確性。
可以說他絕對不會再投到南朝去了。
哪怕在這里連個奴才都做不到。
經常要面臨一些貝勒的欺凌,有人將他老婆搶走,他都不敢反抗。
還得要靠大汗發話索回來。
不過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抬旗了。
因為他也立下大功了。
不過他想不到,黃太吉只是想著將勇勐者單獨篩選出來,單獨建立戰族,八旗就擔當著這個篩選重任。
后世八旗子孫為什么做不到這點
因為貪婪、墮落、讓別人打仗肯定比自己上戰場舒服。
然而他們忘記了,當別人掌握了武力時,也就掌握了權力。
這就是為什么后世是民居多的原因。
黃太吉確定糧食這一點后,就開始下令繼續搞事。
這一回要搞的事,就是再發恩養令。
“南朝敗壞,凡遼東之人,來投者,均撥田30畝,允許租用公中之牛,繳納田賦四成給公中。”
“遼東之人,勇壯者,也可抬入漢八旗。”
因為靠著甘薯、土豆、玉米,解決糧食問題,讓蓄養奴隸變得有利可圖,他相信八旗權貴們肯定樂意多蓄養奴隸。
但是這會產生一個問題。
八旗們會源源不斷地將自由耕作的漢民,能夠給公中朝廷納稅的自由民,變成八旗下的包衣,不如牛馬一樣的奴隸。
這是黃太吉不想看到的。
因為他知道包衣干活積極性會很差。
現在軍紀嚴明,他們不敢偷懶,以后就會偷懶的。
實際上從天命年到天聰年,遼東逃民源源不斷。
一是八旗軍法嚴苛,二是同樣吃不上飯,既然如此哪還不如逃到南邊和東江。
在這種情況下,包衣生產效率很低。
所以他要改進。
于是再次下令。
“凡大金下軍民,以軍法治理,無辜斬殺包衣者,同殺牛馬治罪。”
以前是隨意斬殺,現在是殺一個包衣,和殺一頭牛,一匹馬一樣的罪過。
這令一出,當即遼東之地,無數包衣叩頭感謝大汗仁慈英明。
其實這時候,八旗權貴也已經知道良種出現,包衣種糧是很有利潤的事。
因為遼東不缺少土地,直到300年后,還有闖關東開墾土地的說法。
在關外能夠達到人均三十多畝,人地矛盾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小地主,堪稱朝野上下第一。
這個年代,荒地更多。
殺一頭牛,殺一匹馬,懲罰是很嚴重的。
至少要抽5鞭子以上,如果是殺的戰馬,那甚至要斬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