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全起見,他沒有和壯漢去私下見魚餌。
不然的話,一旦暴露,那就一點回旋余地都沒有了。
他只知道壯漢說的接頭暗號。
“好啦好啦,我知道了,文書比對之后,這就發還給你,以后切記不要再遺失了。”劉推官直接說道。
聞人升一聽,就知道漏洞出現了。
為了釣魚,不得不露出致命漏洞。
這文書可是重要證據,哪由得一個推官隨意發還給嫌疑人?
這不搞笑嗎?
當然,封建古代,漏洞之處太多了。
大家都懶得管了。
別的不說,皇宮大內夠森嚴嗎?
我大清還不是一樣被小販直接闖進去,被反賊直接闖進去,被廚子直接闖進去?
所謂的森嚴,其實是人們從影視劇中留下的刻板印象。
真實的封建社會,就是一個裱糊起來的大騙局。
大的騙小的,小的哄大的。
大家勉強維持著一個注定要崩塌的體系。
有的會騙些,于是維持的久點,有的騙局太垃圾,幾年就掛了。
有的騙局比較高端,能維持幾百年。
“多謝老爺。”那吳三文趕緊鞠躬拜倒。
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磕頭。
這其實也是側面在向別人證明:他不是草民。
官吏之間磕頭講究一個體系,雙方不是一個體系,未必就要磕頭。
“不過,你還需要證明自己的身份。”劉推官在關鍵時候又說了一句。
對方于是又拿出了一方小印。
“這是和身份文書相匹配的官印。”
“當時我的文書是放在包裹,因為有點大,隨身不好攜帶,怕折壞了。”
“但是這方小印是我隨身攜帶的。”吳三文將小印交給劉推官。
劉推官拿出來一比對,比對的認認真真。
完全看不出來,這卻是他親手交給壯漢的。
“比對無誤,看來你就是原主。”
“那文書你就先拿走吧,速速離開本縣。”
“不要再給本官惹麻煩了。”劉推官一擺手道。
將一個不想摻和大事的官僚形象,扮演得惟妙惟肖。
至于死者怎么辦,案件怎么辦,放那里就是了。
就判個兇手遠逃,難以捕獲。
反正每年堆積的案件一大堆。
不會真有人以為他們需要將每個案件都給破了吧?
不就是死了個人嗎?
哪年不枉死一群人?
所以如果從這一點來講,這事倒也沒有大破綻。
這也是劉推官與壯漢定下計策的根本。
隨后那個吳三文就帶著文書、印等物品,從衙門口離開了。
走的時候,他專挑小路走。
等到對方走出大半天的路程。
而在這時,劉推官才叫來聞人升還有一群捕快。
“好了,現在我們馬上出發。”
“你們什么也不用多問,只要跟上我就行了。”
他自然不用擔心會跟丟。
因為路程是早就確定好的。
他們只要遠遠地跟在后面,不需要看到吳三文。
從而防止被有心人發現。
至于名義,就用出差的名義。
隨后劉推官給縣令打過招呼,又向府里說了一下,要去外面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