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我懂。”
這位被李洋喚作阿成的人,看上去能有六十了,可是精神矍鑠,戴著眼鏡的眸子很有神光。
他是本屆電影節評委之一,本是個作家,筆名便是‘阿成’,后來又做起了編劇。
名氣是很大的,成名作便是《棋王》。
這個《棋王》有許多的故事,阿成寫的這本書,被知名導演滕文冀拍成了電影,可這故事并沒有完。
后來臺灣有個作家也寫了一本叫做《棋王》的書。
徐老怪后來看見,于1991年又拍了一部電影也叫《棋王》,只是這部電影很有趣,是把兩本同名的內容給柔合到了一起。
阿成后來還編劇過《芙蓉鎮》,目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擔任《吳清源》這部電影的編劇。
李洋他……就是找找關系嘛。
其實,真正在文藝圈里混的人才真正的知道,關系才是重要的。
比如,某某的畫作一鳴驚人,為什么?
還不是有成了名的人物來說那個家伙的作品好。
電影也是一樣的,別說是威尼斯電影節,便是戛納、奧斯卡,關系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片子就算是能進去了,可是沒有人幫著說好話,做推薦,那些個所謂評委,或者有投票權的,恐怕是連看都懶得看。
這就是現實。
特別是我們中國的電影,要是沒有人幫著講講,那些個老外便是有翻譯,就能看的明白嗎?
大概的,每一次中國電影拿到國際大獎,那評委里不是有中國影人就是有對中國很是了解的人物。
否則,幾乎是絕對沒有可能獲獎。
李洋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他找了阿成這位老師的關系,現在……
“喂!導演!”
“啊?”
“導演,我們在這兒呢!”
李洋全神貫注的在跟阿成拉關系,并沒有注意到,貢多拉已經來到了嘆息橋附近。
岸上有人喊他,這么一瞧,不是向陽與譚倬是誰?
阿成也被這聲音吸引,看過去發現是兩個年輕人。
那小伙子土了吧唧的,身邊的姑娘倒是挺不錯。
只是用余光掃了,他并不想搭話。
李洋此刻已經看到,便笑著打招呼,還喊了一句。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咱們的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了!”
主競賽單元?
向陽知道,這確實是高大上,但對于他來說,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最佳電影,影帝什么的,不可能是《盲山》或者是他。
今年大火的《斷背山》,還有知名影星喬治克魯尼都來到了威尼斯。
于是乎,向陽的心態依舊很是平和。
但是。
“太好了!……mu!”
譚倬可不這么想,她知道主競賽單元意味著什么,高興之余,也不在乎了,對著向陽的腮幫子就來了一口。
“譚姐……”向陽一副吃虧的樣子捂著自己的嘴巴子。
“哈哈……你還不高興啊!”譚倬這樂呵呵的懟了向陽一下。
他們倆這一番互動,李洋見了也是大笑不已。
阿成自然也全都看在眼中,沒說什么,只是眼神有些復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