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要說真正能應和這詞句,還得來東北。
東北的冬天,那雪。
咔咔的。
可老鼻子大了。
好吧,回到這個地方,就免不了融入其中,不整兩句東北話,實在是不可能的。
從京城坐火車出來,越是往北,就越是能感受到冬天的氣息。
向陽之所以選擇坐火車而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必須要好好的找找這種感覺。
《闖關東》,是咱們這部戲的名字,也是的名字,還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簡而言之,那就是到東北這嘎達來嘛。
但其實,這里面也沒那么簡單。
這個事件有很多的歷史原因。
得從清初的時候說起。
當年滿清入關,因為那吳三桂,誰都知道。
可有些細節許多人并不知曉。
這個入關,許多的東北漢人也跟著來了,在當年來講,官方的說法,叫做‘從龍’。
滿清皇帝也被安排上了檔次。
當時,有大概100多萬漢人,從關外來到關內。
都為了沾從龍這個光。
如此一來,就東北最大的一座城,當時叫盛京。
僅僅剩下不到5萬人。
就這個數字,一直來到了清末。
因為滿清皇帝對東北實行了一個封山的政策,就是不準關內的人來這個地方。
把這里當做他們自己的后花園。
可這個事情,實際上是辦不到的。
當時東北的官員,也是滿清的貴族,他們自己都受不了。
沒人嘛,很多事情都辦不了。
又因為到了清末,那真的是天災**。
滿清政府糟糕透頂,外喪主權,內辱國民。
許多老百姓實在是過不去了,他們得找個地方能生存。
于是,一場闖關東的運動就此開始。
開頭,都是偷偷摸摸的。
后來實在管不住,而東北的滿清貴族更是希望有人能來,不斷的上奏折。
闖關東這個事情,官方就完全的點頭了。
到底有多少人闖了關東呢?
保守估計,至少在2000萬人以上。
而出發地點,基本上就是膠東,河苝等省。
再延伸的講,闖關東其實一直到了建國后。
東北工業大發展,更是全國各地的優秀人物都往這里匯聚。
這是一個世界歷史上都非常罕見的人口遷移過程。
如此,就產生了東北特有的東西。
特別特別的熱情。
向陽這不是吹。
真的就是這么回事。
就好像林林姐對他這么好,可以說是基操。
比如,后來某乎上常見的描述東北軼事。
倆東北爺們在外地碰見了,互相講了一下自己哪兒的,原來是老鄉,都不用說姓啥叫啥,就去喝酒吃飯。
結賬的時候還爭的臉紅脖子粗,鬧不好還得打一架。
等酒醒了……都不知道對方叫啥名。
這個真不是段子。
為啥會這樣?
就因為這個地方,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需要人,人越多越好。
沒人會去排外,大家都是外來的,排個幾毛啊。
更別提當年,建國初那火紅火紅的日子。
老一輩人,用自己的熱情,用滿腔的熱血,把這東北的冰天雪地都給融化了。
這真的很特別。
就說緯度差不多的歐洲,特別是北歐幾個國家,好吧,點名芬蘭,整個國家‘社恐’。
一個個的,排個隊都要相互之間距離5米以上。
顯然,那里的冰雪,把他們的心也凍住了大半。
向陽當然知道后來的網絡上有許多媒體,以各種手段對東北做特別的安排。
這么講吧,哪兒都有壞人,用個別例子來指代一個群體,這本身就是很不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