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匹馬象征著什么,你看出來了嗎?”
“我怎么會看不出來?”
“那么,這部電影里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反正,你們這幫老外應該會很喜歡。”
“哈,也不能這么說嘛,難道你不喜歡?”
“我當然喜歡,其實,也不能說是非常完美的吧,但這部電影至少非常的用心。”
“哇哈,你這個字眼兒用的我很喜歡。”
“這在我們中國可不容易,算了,你這個老外也是不懂,不跟你多說了,我直接問吧,你準備給這部電影多少分數?”
“喂喂,這個事情并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們可是講究民主的,大家要多多的發表評論,最后才定下來。”
“哈……別騙鬼了。”
“這是真的!法國的民主萬歲!”
“好好,不跟你糾纏這個,那你自己說說吧,想給多少?”
“嗯……至少在3分以上。”
阿成老師與方丹兩人看完了這部《白日焰火》,實在是有太多的話想要聊了。
從人性,到**,再到那匹馬。
但最后還是很實在的,你們《銀幕》雜志到底能給打個多少分呢?
人家方丹倒是也不傻,玩笑可以開,可這種他們吃飯的事情,絕對不能含糊。
不過,跟阿成老師別過,方丹回去就睡不著了。
方丹畢竟是個編輯,從事的是文藝工作,自己寫稿子,也看別人的稿子。
但這次的《白日焰火》實在是給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雖然評分的問題還需要與其他人探討,可是,寫一篇影評還是應該的。
于是乎,洋洋灑灑的就寫上了,仿佛就像泄洪一樣,完全停不下來。
方丹所切入的角度非常犀利與直接。
Xing,才是人類最大的快樂源泉。
沒錯,法國人嘛,就是這么的簡單與直接。
一片影評宛如小黃文一樣,寫的可真夠勁的。
當然了,方丹并沒有把這部電影描繪成那種片子,事實上,這部電影在法國人的眼中,實在是太保守了。
完全沒有露什么嘛,要是那摩天輪里面,再刺激一些,干脆的展現一下二人的真實身材,這才是藝術。
好吧,方丹這家伙絕對是純法國人。
影評寫好之后,并沒有急著發表,要知道,人家怎么說也是《銀幕》的編輯,這文章是要發表在雜志上的,當然了,有其網站。
《銀幕》可是戛納電影節的官方場刊。
戛納電影節,講一句大實話,比柏林跟威尼斯電影節都要有排面。
這個電影節的場刊是最多的,不光是有那個《s》,還有其他好多的雜志,甚至還有國際上許多人來評論。
比如,今年就有來自阿根廷的一個電影人團隊,就準備參加國際影評人周這個單元了。
但,《銀幕》的地位最高,自然就不能亂講話。
當然了,大部分的情況下,也確實是會出現,高分影片很難拿到金棕櫚,大熱必死這種結果的。
那么眼下呢?
第二天。
方丹召集了自己的下屬,他們之前都被撒出去了,任務就是看電影,回來寫影評,以及討論評分。
而這次的戛納電影節,中國電影算是比較早的跟大家見面的。
于是乎,結果如何呢?
“大家都來說說吧。”方丹表現了法國的民主。
有個黑人小伙首先說了,“那個《武俠》我看的好難受,打斗都很不錯,但是最后的結尾……啊啊!竟然,竟然就那樣!讓人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