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義沒問羅春從哪找來的資金,不需要問。
200億,不是2億或者20億,這么龐大的一筆錢,就算他老丈人再關照他、他也不敢胡來。
吃過飯雙方便分手了,韓義去了臨港鎮生產基地。
非常巧的是,金陵大學的鄭培生教授跟復柦大學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院的博導施浚教授一塊過來參觀。
雙方聊了聊關于“機器深度學習”及“自我學習”等一些專業性話題。
韓義對這方面了解較多,現在天義銷售的家用型機器人,里面很多擬人化方案,都是他提出來并由蘇瑞爾她們進行設計開發。
不過也有讓韓義尷尬的地方。
他了解的東西都是基于“他需要了解掌握的”,而不是系統性的學;而且這方面涉及到的知識浩如瀚海,他哪有那么多時間去學習?
正因為如此,施浚提到的一些深度學習方面的理論知識,比如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遞歸神經網絡等等,他其實都是一知半解。
好在他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施浚只是一帶而過。
不過即使如此,也讓韓義有些汗顏。
頂著業界頂級大神的頭銜,居然連人工智能“堆疊多個層”的模型構建圖都模糊不清,也實在是太遜了。
他覺得自己需要加強一下學習,不是為了方便跟施浚這樣的專家討論,而是為了讓以后星際探索道路走得更順暢一些。
畢竟,機器族提供晶核是有代價的,而且還有時間限制,他必須在此之前完成所有的知識積累,爭取在未來某一天可以自己開發真正的“機器人”。
等離開機器人生產區后,韓義親自帶鄭培生兩人到無損太陽能汽車區域轉了轉。
看著那些高速運行的大型機械手臂、以及那些按照固定路線行走的高效機器人,兩位教授都被里面所蘊含的技術含量所折服。
穿著立領中山裝的施浚教授,轉頭笑問道:“韓總,學院那邊有意跟天義結成對口合作,你覺得怎么樣?”
“對口合作啊……”韓義考慮了一下。
施浚的意思是,天義為復柦在“機器自我學習”方面提供學習機會,然后那邊再為天義輸送高素質人才。
這當然是件好事。
他毫不懷疑機器人的學習能力,但是相比于人類,機器人還少了一份“創造性”!
這是靈魂及思想層面的東西,是機器族所無法比擬的。
不過問題是,機器人還涉及到生命工程,這對于他來說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那些家用型機器人的神經元是制造商應用重組出來的,暫時無法用于教學。
韓義想了會說:“這件事容我考慮一段時間。”
“行,韓總盡管慢慢考慮……”
之后鄭培生兩人謝絕了韓義一塊吃晚飯的邀請,一塊走了。
臨走前,鄭培生告訴他,諾貝爾的初步審核已經通過了,下個月15號公布大名單。
……
9月的最后一天,美國商務部終于對天義智能平板開具“釋放單”。這在原有時間上推遲了半個月。
不過無論如何這都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拋開這件事不談,美國八大財團之二的洛克菲勒財團及芝加哥財團,分別向天義遞橄欖枝,希望雙方就太陽能技術開發應用,達成一致合作。
這沒什么好奇怪的。
這兩家財團分別掌控“埃克森-美孚”及“雪弗龍-德士古”兩大石油企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無損太陽能電池技術對他們的沖擊最大。
天義專家團,在聽取過韓義的意思后,回了一封模棱兩可的公司函。
既沒有承諾合作,也沒有完全拒絕。
韓義這么做是有原因的。
他現在雖然不怵這些大財團,但是實在沒時間去跟他們斗;而且把這些財團斗垮了,對他來說其實并沒有太多的好處,無謂浪費精力。
科技發展才是當前第一要務。
……
10月3號,下午2點10分,南郡島。
韓義站在飛機上向遠處眺望著,高大的建筑,成排的防風林,巍峨的遠洋巨輪以及那整齊劃一的海岸線,所有的一切都讓他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