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瞳孔收縮,是因為自己也曾遇到過這個疑惑,而最終被王守仁解開嗎?
鎮定!鎮定啊!
不可讓一個毛頭小子的門生亂了老夫的心志,如若不然,傳出去,豈不為天下人所笑?
呵……一群毛頭小子而已,不足道哉,說幾句奇談怪論,便想動搖程朱之學,可笑!
可是在他的心里,卻隱隱有一個聲音,似乎在不斷的,又反復的念誦著王守仁的話,揮之不去。
……
而此時,只見遠處,有個讀書人忍不住反駁王守仁:“宋時賢相趙普只憑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難道是趙普錯了?”
這確實是一個極好的反駁理由。
“趙相公沒有錯。”王守仁平靜地微笑著道。
一下子,那些被王守仁按在地上摩擦的讀書人,眼前一亮,忙道:“既然他沒有錯,那豈不就是先生錯了?”
面對質問,王守仁依舊是泰然自若之態,不急不慌地道:“你又錯了。趙相公生平,跟隨宋太祖南征北戰,四處用兵,這是讀書嗎?其實他半生的經歷都在帶兵,自然也就沒有心思去讀書了。他之所以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你們看來,似乎治天下,只需讀半部論語就足夠了。可實則卻是暗合了知行合一之道,半部論語,即為之也讀了半部論語便知了忠孝仁義,那么,何須深究何為仁,何為忠,何為孝?俯身去做事,在行事之后,學習到更多的道理,因而人們才稱呼趙相公為賢相。”
“……”
眾人一時間又沉默了。
王守仁的許多話足以發人深省,這就如有人要開鎖,想盡了辦法,搜腸刮肚,卻無論如何也奈何不得這鎖孔,琢磨了一千年,一群讀書人還湊在那兒,七嘴八舌的研究如何能找到相匹配的鑰匙。
結果王守仁出現了,抬腿就是一腳,門……就一下子被踹開了。
那么,唯一留給讀書人們糾結的問題就在于,雖然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將門打開,王守仁這一腳,確實達到了讀書人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可是打開的方式不對啊,咋辦?
于是乎,有人雖佩服王守仁,可覺得王守仁的道理,還是有點兒問題,可問題在哪,這理論水平又及不上王守仁。
而有的人,則恍然大悟,頓時激動萬分,去你Mei的鎖,門開了就好。
閑聊得差不多了,王守仁站了起來,手上又拿起了那鋤頭,邊道:“時候不早了,這塊地卻只翻了一半,該歇也歇了,何不將這地翻完?”
“呀,還翻?”那劉杰感覺很心塞,方才他聽的津津有味,才說一半呢,原來還要干活啊。
又有讀書人道:“先生,既然已經通過耕作教授了學生此等道理,這地,我看,就不必繼續翻了吧。”
王守仁回眸,奇怪地看著這讀書人,道:“誰說叫你們來,是為了教授你們道理的……”
眾人露出了不解之色……
這又是鬧的哪一套?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