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著百五十萬,大明最聰明,大明最有學識,大明最中堅的人,讓他們只知高談闊論,實是恥辱啊!
王守仁已經走了,弘治皇帝也站了起來,默默的隨著人流走出了學堂。
其實他這一次是來抓朱厚照的,可惜……此刻全無心思了。
三十多頭牛,事兒不小,可眼下卻有一樣東西,令他開始了思考。
他坐進了一頂轎子,蕭敬小心翼翼的在轎前伺候,黑暗中,似乎有許多雙眼睛,隨時觀察著陛下的一舉一動。
弘治皇帝沒有急著讓人抬轎,突然道:“蕭伴伴。”
蕭敬忙道:“奴婢在。”
弘治皇帝道:“你的愿望是什么?”
這個問題有點令蕭敬感到始料未及,蕭敬頓住了,想了想道:“效忠陛下。”
弘治皇帝莞爾一笑,他知道,蕭敬是真誠的:“這就是你的良知了。”
蕭敬不解:“什么?”
“良知……”弘治皇帝沒有打下轎簾子,他看著蕭敬,微微笑道:“所謂良知,你大抵可以稱之為心中的道德,當然,讀書人們心里的良知,是圣人之道,如仁政、忠孝,諸如此類。只要是對的事,都是良知。”
蕭敬畢竟是在內書房里讀過書的,頓時明白了什么,便道:“是,奴婢是有良知。”
弘治皇帝便又道:“你既效忠于朕,又做了什么呢?”
“奴婢……奴婢……”蕭敬一時不知說什么好了,畢竟他的臉皮沒有方繼藩的厚啊。
弘治皇帝替他回答:“你做的事可不少,朕心情煩悶,你會想盡法子給朕說宮外有趣的事,為了隨時說出這些有趣的事,你就免不得關注宮外的是是非非。你知道朕在暖閣批閱奏疏,不喜人出入打擾,所以你總是親自給朕斟茶,你知道朕對茶水的口味,因而這泡茶的事,也是你親力親為的,就算你不當值的時候,也會特意囑咐茶房的宦官。你看,你會泡一手好茶。”
“……”
“其實這也是知行合一啊,你心里存著的,可能不是圣人之道,可依舊有良知,依舊為了良知而去學一些本領,做到知行合一,你做的比許多讀書人強啊,在這大明,有許許多多的讀書人,竟連奴婢都不如,這……或許……就是今日,為何王守仁憤怒的原因吧。朕真真的是感受到了他的憤怒……”
漆黑的天穹之下,北風呼號,弘治皇帝終究還是落下了簾子,他坐在轎里,在這窄小而幽暗的空間里,他努力的回憶著方才王守仁的言行舉止。
他感受到了在這個人身上,有某種憤慨,或者說,在與整個天下許許多多人抗爭的傲骨。
這一切,雖只是掩藏在一個瘦小卻又平靜的年輕人身上。可是當那一掌拍出的時候,弘治皇帝似乎感覺,那被拍爛的講臺,在王守仁的心里,或許……是某種舊俗,或許是一種王守仁想要將其擊的粉碎的東西。
弘治皇帝不由自主的喃喃道:“方繼藩這家伙的門生弟子,還真是一個比一個古怪,卻又一個比一個讓人驚訝啊。”
……………
而另一頭,方繼藩好說歹說,才把朱厚照勸走了。
殿下,別折騰了,方圓二十里內都已沒牛了,給其他的牛留一點活路吧。
他坐在西山的千戶所正堂里,慢悠悠地喝著茶。
王守仁被喚了來,這在學院里,無人敢惹的王先生,朝方繼藩行了個禮:“學生見過恩師。”
“嗯……”方繼藩呷了口茶,。
作為恩師,他已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樣子,為了擺出做爹,啊不,做恩師的樣子,方繼藩比從前穩重了一些,至少不會翹起二郎腿,他打量著王守仁,決心教授他一點人生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