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是深有感觸的。
越是看到了西山,看到那一個個樸實的人,弘治皇帝便感觸越深。
或許……
他依舊看著案牘上的捷報,這份捷報,真是來之不易啊,方繼藩對朝鮮國國內的判斷竟如此精準。
太子當機立斷,說難聽一些,叫做膽大包天,卻也不失為勇于承擔。
還有那個劉杰,只身出關,可謂膽識過人啊。
這些年輕人,膽子都很大,有時他們做的事,弘治皇帝便是砍了他們腦袋,那也不為過。
只是……
真的能砍了他們腦袋嗎?
就不說朱厚照,這是他唯一的兒子。不說方繼藩為忠良之后,功勞赫赫。
劉杰呢?當朝首輔的兒子,為朝廷立下如此的功勞,有幾人能做到?
大明這些年來,積弊重重,固然弘治皇帝和劉健等人妄圖想要力挽狂瀾,可他們又怎么沒有發現,在祖宗之法的約束之下,想要改變,是何其難也。
深吸了一口氣,弘治皇帝笑了:“太子立下了大功,你不是心心念念想要做鎮國公嗎?”
朱厚照眼眸微微張大了些,詫異地看著弘治皇帝!
他原以為接下來,該是父子之間傳統的親情節目了,卻見弘治皇帝笑吟吟的看著自己,目中慈和。
“你別想不承認。”弘治皇帝淡淡道:“從東宮里搜出來的印璽里,鎮國公的大小印章最多,你以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
朱厚照身軀一震。
父皇……真的認可自己……
不覺得自己胡鬧了?
朱厚照有點不可置信!
只見弘治皇帝道:“自秦漢以來,天子置東宮,為的就是教授太子如何做一個天子,可即便是選盡天下的賢才來輔佐太子,教授太子讀書,可天底下的太子,無用的多,昏聵的也不少。你不想好好跟著詹事翰林們讀書,那就由著你吧。如那王守仁所言的一樣,知行合一,你既然知道了圣人的道理,有了為朕分憂的心思,這就足夠了,朕就敕你為鎮國公,從此之后,就以鎮國公的身份為朝廷效命。”
太子的職責就是學習,拼命的學習,若是皇帝長壽一些,太子還需有父皇活到老,太子則學到老的準備。
可這其中的弊病卻是肉眼可見的,皇帝們大多對太子不放心,不敢讓太子們真正去做事,理由也很簡單,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無數大臣自然都會將賭注壓在太子的身上。
倘若當真放太子出去做事,用不了多久,許多人便會投身至太子的門下,做太子的黨羽,而到了那時,皇帝還控制得住太子嗎?
素來帝皇都是想盡辦法的將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即使是對自己的兒子都難以放心!
可弘治皇帝對此,卻沒有一丁點的疑慮,他知道自己的江山遲早是要給朱厚照的,沒有絲毫的選擇。何況對于太子的性子,他摸得太透了,他或許有一萬個臭毛病,唯獨對自己這個父皇,絕無絲毫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