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方繼藩的保證,大家心定下來。
方繼藩這個人,還算靠譜的。
弘治皇帝像是如釋重負一般,面容也放松了幾分,道:“這么說來,寧波府的賑濟錢糧就不必發放了,這樣也好……”
這事既然說明了,自也沒方繼藩什么事了,說著,方繼藩便告退了。
等方繼藩一走,頓了頓,弘治皇帝又道:“朝鮮王請見,諸卿怎么看?”
別看后世的影視劇里,似乎但凡是開朝的時候,君臣們都是正式無比,往往都是數百上千人聚在一起,有板有眼的商討著國家大事。
可實際上,君臣也是人,只有在廷議的場合才會如此,而且幾乎廷議之上,數百上千人湊在一起,其實屁事都議不出來。
任何的權力運作,都會在小圈子里運行!
“臣有一事想奏。”說話的,乃是禮部尚書張升道:“近來有大儒文素臣……”
文素臣……
弘治皇帝似乎覺得有些印象:“是寫《蘇河賦》的文素臣?”
“正是!”
劉健等人俱都沉默。
這個人是個名士,在江南一帶很有聲望。
據說前幾年來了京,在京里講授承程朱理學,他指斥朝綱、力排佛老,名聲顯赫。
禮部尚書張升繼續道:“近來他抨擊新學,說是要和方繼藩一論高下。”
“噢。”弘治皇帝點頭,似乎也沒太在意。
“方繼藩提都沒提,料來方繼藩只是將其當做笑話看待吧。”
“方繼藩理應是不知道的。”劉健笑了笑道:“說起來,那文素臣還真未必敢和方繼藩辯論。”
“為何?”弘治皇帝一臉驚奇:“難道方繼藩會吃人嗎?”
“不會吃人。”張升深深地看了弘治皇帝:“可是會揍人……”
一下子,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這就不奇怪了。
難怪新學出現之后,竟是沒有鬧出什么大事來!
按理來說,這有點不太符合往常現象呀!這么多程朱理學的大儒,居然沒有一個人跳出來對方繼藩破口大罵!
若是在從前,關于這樣的爭議,早就不知多少大儒、名士要和新學說一較高下了。
大儒們畢竟還是靠講道理吃飯的,可若是沒來由,胸中的滿腹經綸還沒開口,就直接的一個大耳刮子打過來,雖說對方可能臭名昭著,可自己也斯文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