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啊!
他一下子,精神抖擻。
前些日子,被群臣給罵的抬不起頭來。
為何?
因為人人都在說太子身邊有奸賊,居然還有人吹捧太子為堯舜。
說實話,這吹捧,弘治皇帝聽著都臉紅,覺得不但過頭了,而且是令人發指。
所以他不敢吱聲,雖然也想維護太子,可畢竟,有些難為情。
可現在,弘治皇帝爽朗大笑。
底氣有了。
這口氣朕可憋了很久啊。
“朕聽說,能苦民所苦,急民所急者,曰圣。三皇五帝,諸事已不可考了。而孔子卻對三皇五帝之事極盡推崇,何也,正是因為圣君們俯仰天人,知民所苦,所以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百姓們為何愿從堯舜,是因為他們受了教化嗎?不對,正是因為堯舜能讓百姓們吃飽喝足,而后教化百姓,使他們能明是非,知榮辱啊。”
“今日太子與方繼藩,在西山所為,不就是如此嗎?看看這些百姓吧,十幾萬人啊,十幾萬個劉五六這樣的人,他們心心念念,就愿在這西山農耕,愿在西山采礦,不正是因為,西山能給他們衣穿,能讓他們吃飽,能讓他們的子弟入學讀書?劉五六的老娘有病,他沒法子問醫求藥,這是不孝嗎?不,非不能為,實不可為也。卿等見了這些百姓,難道就沒有一丁點惻隱之心?平日里,都在說教化,在說百姓疾苦,現在這疾苦的百姓,就在眼前,而這滿朝上下,卻還在為堯舜吵作一團,此……朕之恥,也是諸卿只恥!”
弘治皇帝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這滿朝的百官,一個人都沒有拉下。
最后,他的手指點到了楊廷和。
“楊卿家口口聲聲說堯舜,張口如此,閉口也如此,那么堯舜愛民親民,使百姓人人能吃飽喝足,能他們能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不正是太子所做的嗎?那么楊卿家又做了什么?”
“臣……”楊廷和臉色煞白。
弘治皇帝凝視著楊廷和,目光不肯松懈:“請楊卿家回答。”
“臣……”楊廷和飛快的想著,他想找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可好像讀書,好像仗義執言,自自己進入仕途以來,先為翰林,此后入詹事府,若說有什么真正做的事,一件都沒有。
弘治皇帝的目中,掠過了冷意:“卿家滿腹經綸,張口仁義,卻無所作為?”
“這不是臣的分內之事。”楊廷和臉一紅,為自己辯解。
“可你的俸祿,就是出自劉五六這樣的人身上啊。你所享受的勞役,也正是從劉五六這樣的人身上得到的啊。”弘治皇帝已升座,他磕了磕御案:“朕今日見了這一幕,尚且還慚愧,人們總說朕是圣君,可今日觀之,朕尚不如太子。而你呢,你既為名臣,難道就一點羞恥之心都沒有嗎?”
羞恥二字一出,楊廷和臉色驟變。
這兩個字,對于讀書人而言,是決不能親自出口的,說一個人沒有羞恥,這幾乎就等同于讀書人罵人祖宗十八代了。
而這話若是出自皇帝之口,這則被稱之為誅心,這和剜心割肉沒有任何的分別啊。
楊廷和這時,才有了恐懼,一種難言的恐懼,彌漫他的全身。
他慌忙拜倒:“臣……臣萬死。”
弘治皇帝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幸得朕沒有令你教誨太子啊。”
楊廷和打了個冷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