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重蹈覆轍,到時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到了進退維谷的境地,該當如何?
現在立即下旨收回太子之令?這顯然又顯得朝廷猶如兒戲。
安南國侵犯邊鎮,這是確鑿的事,貴州的巡按和中官,都證實了這件事,若是收回,豈不是……
太子和方繼藩,這是將朕陷入了墻角之地啊。
弘治皇帝咬著牙,看著諸臣。
劉健也憂慮起來:“陛下,老臣也以為,此事過于兒戲,而今,天下百廢待舉,朝廷要花費錢糧的地方,實是太多,太多,區區一個安南,朝廷若是大動干戈,老臣只恐,到時……”
“臣也以為如此。”
“臣附議。”
幾乎每一個人,都異口同聲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這……太坑了。
當初文皇帝的大軍進入了安南,就是被生生給耗死的。
安南北部,崇山峻嶺,大軍想要過去,需要耗費多少給養,且明軍是客,安南人是主,這天時地利人和,俱都給安南人占了去……
打進安南,需要幾年?若是一兩年還好,可若是拖個三四年,要死多少人,又要耗費多少的錢糧。
有銀子,也不是這樣花的。
弘治皇帝坐下,沒有吭聲。
這些話,他也明白。
他敲了敲案牘:“那么該怎么辦,如之奈何?”
如之奈何,道出了弘治皇帝的無奈。
檄文已經公諸天下。
這是太子的意思。
倘若皇帝立即下旨,收回成命,不但安南人譏笑,天下人也會認為,內宮之中,皇帝與儲君不和,人們會認為,儲君毫無威信。
太子怎么可以無信呢?
張升正色道:“臣以為,為天下蒼生,和無數將士們的安危計,陛下該下旨,申飭太子,召安南使節,澄清此事,命安南人上表,認個錯,而朝廷借此就坡下驢,收回成命。”
這似乎也是個辦法。
弘治皇帝卻沒有做聲,顯然,他雖認同這樣的辦法確實理性,甚至,他想直接抽死朱厚照,可他絕不愿意,當著天下人的面,指責太子的錯誤,讓天下人認為,太子是個荒誕無道之人。
張升凄然道:“陛下啊,不可一錯再錯啊。”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朕再想想。”
張升嘆了口氣,便再不言語了。
“太子和方繼藩來了沒有?”弘治皇帝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