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安南雖是緊張的備戰,抽調各路軍馬北上,卻并不急迫。
他們自信自己對付明軍,有祖傳下來的經驗,且安南的地勢,本就是安南人占據了足夠大的優勢,于是乎,安南則起傾國之力,無數的軍馬和錢糧,抽調北方,浩浩蕩蕩的大軍,連綿不絕。
貴州軍衛,已在北方擺開了陣勢,他們是先鋒,倘若朝廷決心南征,那么后續,黔國公的云南軍馬,以及各處的客軍,也將蜂擁而至。
大戰,已是一觸即發。
可眼下,卻是大戰前的平靜,就在這風和日麗的一日。
駐守在清化的安南軍如往日一般,懶散的出操。
清化乃是大后方,北連國都升龍,南接占城,相比于無數調往北方的安南軍馬,這支駐扎于此的安南軍,似乎并沒有感受到暴風驟雨來臨的緊張,畢竟……這里離戰爭太遠,明軍還在千里之外。
可就在此時,一艘艘的艦船,卻是出現在了海平面。
越來越多的艦船,漸漸顯露出了巨大的船影。
當初下西洋,徐經四處尋找航道,曾經抵達過這附近的海域,不只如此,他還招募過占城人,細細的詢查這里的水文信息,下西洋,本就是探索,再加上,徐經對于宋元時期,大量商船往返于占城、呂宋等地的航道,也清楚無比,這一對照,最終得出結論,此處是一天然的良港,且此地,上接安南王都,下連安南最重要的糧產基地占城,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一路都是坦途,并無崎嶇的山道,去這兩地,陸路數日便可往返。
這也是為何,唐寅將目標選在清化的原因,此處……附近的海域多為深水,船只可以暢通無處,不必擔心暗礁,且此處乃是安南的咽喉之地,無數的艦船一至,甲板上,胡開山眼睛赤紅,看著遠處的陸地,立即發出了怒吼:“放下登陸艦船!”
水兵們,早已枕戈待旦,一個個目露猙獰之色。
戚景通無力的大吼一通:“登岸之后,都不要激動,不要激動!”
這是日常的呼喚,戚景通已經習慣了。
水兵們卻是磨刀霍霍,眼睛個個都紅了。
他們看到的不是陸地,看到的是遍地的黃金之土,望遠鏡里,守衛在水寨的安南軍馬,這不是敵人,是人頭,一個個明碼標上了價格,四處移動的人頭。
一想到這個,他們便激動了,銀子啊,這都是銀子啊,長途跋涉來此,不收割了這些銀子,豬狗不如,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自己。
他們是一群能忍受海上寂寞的人,堅韌不拔。他們敢于無畏的面對巨鯨,發起進攻,絕不后退,他們橫掃海外諸島,掃蕩盤踞在那里的倭寇。
他們舔血為生,是一群亡命之徒。
一艘艘平底的艦船落下了大船,他們蜂擁的順著攬繩,一個個留下了登陸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