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家書,乃是方景隆焦頭爛額之際,急送入京的。
方繼藩將書信放下,和朱厚照對視一眼。
朱厚照道:“區區數萬叛軍而已,給本宮三萬精銳,便可殺得他們片甲不留。”
方繼藩搖頭:“問題沒有出在這里,關鍵之處就在于,若是這變亂不立即彈壓,其他不滿的人,會紛紛加入。到時,這叛亂的人數,只會滾雪球一般廣大,一個月后,可能就是號稱二十萬,一年之后,就是號稱八十萬了。”
變亂的可怕,方繼藩是最清楚的。
研究歷史,一個根本的問題就在于,一旦大的叛亂發生,若是沒有及時制止,官軍為了進剿,且不能迅速撲滅,勢必會給叛亂地造成巨大的負擔,會有越來越多的良民,因為戰火,最終一切化為烏有,到了那時,他們能怎么辦?只好跟著一起反了。
朱厚照忍不住道:“這樣說來,必須得看你父親了,你父親若是能迅速平叛,便能彈壓,可若是遲了,局勢只會急轉直下?”
方繼藩頷首點頭:“不錯,正是如此,不過,交趾地域廣大,而明軍有五萬人駐扎在那里,分駐在各州府,家父要平叛,就必須調兵遣將,只怕到了那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朱厚照皺眉:“這樣,豈不是和當初一樣?”
是啊。
和當初一樣。
想要制服安南人,還真是不易。
拿下安南很難,而徹底使他們歸順,更難。
方繼藩道:“還有這里,起初動亂的,乃是一群士人,可見,這些士人,對我大明,離心離德啊。咱們大明試圖教化交趾士人的一切努力,算是前功盡棄了。”
朱厚照忍不住道:“那王守仁,看來也不過如此。”
方繼藩搖搖頭,他不相信是王守仁的責任,畢竟他只是副提學,而且……王守仁這個孩子……啊,不,他已不是孩子了,總之,方繼藩絕對不相信,王守仁如此的渣。
方繼藩深吸一口氣,看著朱厚照:“陛下若是得了急報,指不定,又要吐血了呢?”
朱厚照吁了口氣:“主要是父皇吃的牛肉太少,身子不結實,若是如本宮一般,天塌下來,也能氣定神閑。”
方繼藩樂了:“有道理,他娘的,看來,得想想辦法才是。”
………………
交趾。
占城內外,風平浪靜。
王守仁依舊在這占城書院里教學。
慕名來此的讀書人、販夫走卒、商賈、農夫,越來越多。
整個交趾南部諸府,俱都知道,在這里,有一位先生,他不但免費傳授你雅言,而且還教授你學習文字,講授道理。
起初,有許多不滿大明統治的人,試圖刺殺王守仁。
可王守仁須臾之間,便將來人反手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