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課講畢。
這一次,翰林們聽的很認真了。
心中的驕傲,蕩然無存。
他們顯得很沮喪。
因為他們看到了憤恨,他們自以為人們該將他們當做青天,當做綱紀的維護者,現在方知,原來他們收獲的是恨,是無數滔天的恨意。
人都是有良知的。
哪怕是這些‘夸夸其談’之輩。
此時,心里沒有了抵觸的情緒,再聽這劉文善授課,竟有一丁點……頓悟……
楊雅低著頭,臉有些紅,上完了課拔腿便走,外頭,楊彪提著‘戒尺’在等他們,后山要修建一處火炮的試煉場,需要人去挖溝渠和平整土地。
弘治皇帝也已起身,他沉默了片刻:“將那劉瑾,招來……”
說著,抬腿,便往鎮國府方向去。
這一堂課,最震撼人心的,在于怨憤。
這股子怨憤,既是沖著翰林們而去的,又何嘗不是沖著弘治皇帝而去的呢。
天下原來竟有這么多干柴,難怪只要有火星子,便要引燃。就如一場北通州的天花,只需賊子煽動,便有無數人蠢蠢欲動。
這……只是因為那些賊子嗎?不!弘治皇帝是個心如明鏡般的人,他并不愚蠢,他當然知道,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大臣們,那些滿口仁義之人,在地方上,做了什么呢?
太可怕了啊。
弘治皇帝坐在了鎮國府的廳里,他繃著臉,有人給他斟茶,他只抱著茶盞,卻沒有喝。
等劉瑾被叫了來,弘治皇帝凝視著劉瑾。
劉瑾忙是瑟瑟作抖的趴下,方才大義凜然的劉瑾不見了,又恢復了卑躬屈膝的模樣。
劉瑾叩首:“奴婢見過陛下。”
弘治皇帝感慨道:“來,抬起臉來,朕看看。”
劉瑾便抬起臉來。
弘治皇帝看著這一張坑坑洼洼的麻子臉,道:“你得了天花,僥幸活了下來?”
“是。”劉瑾叩首道:“奴婢……僥幸活了下來。”
“你在南昌府,隨太子深入虎穴,也活了下來?”
“是。”劉瑾戰戰兢兢。
弘治皇帝感嘆道:“當初,文皇帝靖難,身邊有一個宦官,三寶太監鄭和,追隨文皇帝,為靖難,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后,又代文皇帝巡守四海,他雖是閹人,卻也深明大義,朕方才見你的談吐,不似尋常宦官,且你伺候太子,立有大功,可見你是有福之人,也非尋常的閹人啊。”
劉瑾磕頭:“奴婢這是應當做的。”
弘治皇帝道:“這一路,你的所見所聞,你記述下來吧,呈給朕看看,朕見地方官的奏疏,看的膩了,朕想知道,你所看到的是什么?”
“奴婢遵旨。”劉瑾依舊瑟瑟發抖,不敢抬頭。
弘治皇帝感慨道:“望你以三寶太監為榜樣,將來,也可名傳千秋,往后,好好伺候著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