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他們現在怕了,認為太子的本質就在于,打小被人過于寵溺,教育的太晚,現在……想要修補,已經來不及了,不過不要緊,還有皇孫。倘若太子有個好歹,這皇孫,便是皇太孫,這教育,非要從娃娃抓起才是啊。
方繼藩道:“兒臣認為,這大可不必,太不妥當了,皇孫這個年齡,和他講授學問,他聽得懂嗎?”
弘治皇帝卻道:“可是他們說,這孩子未出生,還在娘胎里,尚且可以胎教,現在太子已可以牙牙學語,又有何不可呢?”
“……”方繼藩有點懵,老半天:“陛下怎么看呢?”
“試一試吧。”弘治皇帝道:“現任的南京禮部尚書王華,此前曾教導過太子,他是狀元出身,噢,還是王守仁的父親,此人,定有過人之處,朕想將他調回京師……”
方繼藩心里想,居然陛下已有了主意,好吧,誰教不是教呢,便頷首:“兒臣雖有異議,可是陛下心意已決,兒臣也無話可說。”
弘治皇帝頷首:“朕這么做,也是為了安定人心哪。”
方繼藩明白弘治皇帝的意思:“陛下說的是,臣沒有異議了。”
“朕還在想,皇孫只是個孩子,讓他獨自一人去,也不妥,不如讓方小藩還有方正卿一同去,小藩是宮中養大的,和太子可謂是青梅竹馬,有了小藩伴著,太子也不會認生。至于正卿,朕對這個外孫,有極高的期盼,他年紀雖小,可去聽一聽,也準沒錯,嗯,朕心意已決。”
原來……說了這么多,就為了這個……
方繼藩忍不住哀嚎:“陛下,小藩和正卿,他們是真正的孩子啊……”
…………
大同……
一場大捷,使大同,又恢復了平靜。
盡管有大量的游騎,開始深入大漠,尋覓傳說中的太子殿下。
可是……這大漠上萬里,去尋找太子殿下,真如大海撈針,無數的消息傳遞回來,可結果……都絲毫沒有訊息。
大同的總兵官鄧雄急的上火,英國公和都尉早就吩咐下來,一定要有太子的蹤跡,倘若沒有,提頭來見。
可這……怎么找啊。
他心里,滋生出了絕望。
卻在此時,倒有一個斥候,得到了訊息。
在向北九百里處,發現了大量明軍的衣甲……
他們將其中的一些衣甲帶了回來,鄧雄只一看,嚇尿了。
這……是明軍的衣甲,而且,有為數不少,都是禁衛的,太子殿下出蘭州,帶去的,既有一部分西山書院的讀書人,也有一部分,乃是精挑細選的禁衛……
這些衣甲為何會出現在那里。
難道……被韃靼人俘虜了,韃靼人令他們剝光了衣服,可為何,他們要剝光衣服……這天寒地凍的天氣……到底是為啥?
出事了……
總兵官鄧雄,覺得最可怕的事可能發生了,他一面繼續派斥候打探,一面……火速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