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方繼藩放出的一千畝,看上去得來的銀子多,可也需投入建設的成本,不只如此,你總還得給他修路吧,說好的學校和醫院呢?
當然,方繼藩可以最后拿個東西糊弄過去,比如說好的瀝青路,事實上就是一個粗糙的夯土路,上頭隨便抹點什么,比如所謂的醫院,實際上就是一個小診所。
甚至,所謂的暖氣,所謂的落地窗……
這不成。
方繼藩是個有良心的人,他天然具有對歷史的責任感,人或輕如鴻毛,亦或重如泰山,方繼藩選擇了后者。
這規劃圖上,早已密密麻麻的進行了無數次的標注,而后又進行了刪改。
可還是不滿意。
不過,方繼藩道:“人手不足啊,要修這么多路,這么多宅子,挖這么多的溝,還有各個作坊,燒瓷磚的,熔煉銅管的,還有燒玻璃的,現有的這些作坊,遠遠不足,還有磚窯……甚至,將來這么多人入住,少不得需要大量的家具,誒,難,太難了,還有那采瀝青的,制混凝土,還有……”
方繼藩覺得頭大。
如此浩大的宮城,不但要繼續修建大明宮,還需修建現在的一千套宅院,甚至,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要在偏僻的地方,推出宅院,還有修筑道路,預先建立排水溝,甚至,還需要大量的大理石,這是因為方繼藩建設官署和大戲院以及某些宏偉建筑的需要。
一個巨大氣派的建筑,對于價格的提升是極大的。
倘若檔次不夠,憑啥將來賣人家三萬、四萬、五萬一畝?
卻在此時,有宦官氣喘吁吁的過來:“太子殿下、方都尉,陛下召你們覲見,趕緊。”
朱厚照和方繼藩不敢怠慢,忙是至大明宮奉天殿。
這奉天殿里,所有的簾子全部卷起,透明的落地窗,使這大殿與大殿之外融為一體。
二人脫靴子進去。
朱厚照的腳有點臭,使方繼藩不得不捂了鼻子。
弘治皇帝則坐在金鑾之上,在這里……確實是全新的感受,這使他,已經很討厭那憋屈的暖閣了,他喜歡這奉天殿,寬敞,明亮,溫暖。
可現在,弘治皇帝皺著眉。
他的手里,是十幾份彈劾的奏疏,彈劾的是太子和方繼藩,居然賣地,甚至哄抬地價的行為,他們希望,陛下能夠移駕至紫禁城去,否則,這給臣民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十幾個人一齊上奏,這可就不是小事了。
弘治皇帝表現出了極深的憂慮。
尤其是朱厚照和方繼藩這兩個小子,居然在背后搞這個名堂,這令弘治皇帝心涼涼。
怎么感覺,中了圈套?
“兒臣見過陛下(父皇)。”
弘治皇帝冷著臉,敲了敲案牘上的奏疏。
蕭敬會意,便將奏疏轉送到了朱厚照和方繼藩手里。
二人一看,明白了。
被人罵了。
作為一個有良心的包工頭,也難免,會被人彈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