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領了頭,便也有十幾個人響應。
方繼藩很痛快,直接讓他們辦理手續。
其他人卻是面帶難色。
尤其是王不仕,滿是悲憤。
方繼藩交代之后,已戴著藤帽,趕工程去了。
五月就要到了,爭分奪秒啊。
只是這流言蜚語,越來越多。
那番邦和尚次仁尼瑪在京中,頗受追捧。
烏斯藏曾侍奉元朝,元朝更是將他們的佛學,奉為國教,這也使其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到了太祖高皇帝驅逐了前元,對于番邦佛教自是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打壓,可人們,似乎對于此等神秘的教法,頗有興趣。
此人乃是奉烏斯藏大寶法王入京,次仁尼瑪據說也是得道高僧,在京待了數月,一番新城乃是大兇之地的言論,頓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這世上,歷來都有嘩眾取寵之徒。
可細細想來,這個人確實是極有智慧的。
他來京,一方面是朝貢,另一方面,未嘗沒有廣大烏斯藏佛法的心思。可要如何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呢,現在滿京師,都在關注著新城,他此言一出,立即名震京師。
何況,別人怕方繼藩,他乃烏斯藏使臣,有這身份,卻不必害怕。
那些如劉寬這些對新城不滿的人,次仁尼瑪的話正合了他們的心意,自然也樂見其成。
而買了房的,也關注這些話,心里卻多了幾分擔憂。
到了五月中,廷議開始。
方繼藩看著這天氣,竟還沒有下暴雨的征兆,一時間,有點懵了。
難道自己的到來,連氣候也改變了嗎?
不對吧,我方繼藩是人不是龍,還能改變大自然?
清早,他便入宮,前些日子,都在趕著工程的建設,這么大的工程,完全置身事外是不成的。
現在那次仁尼瑪越發的出了風頭,任他這般胡鬧下去,可不成。
方繼藩穿了朝服,一面讓人去請李朝文趕去宮外,等候自己稟明皇帝,召見自己這師侄。
隨即,方繼藩便動身至午門。
至午門,而后入奉天殿,百官就位,弘治皇帝升座。
劉健剛要開始預備主持這一場廷議。
突然,有人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劉健也是服了,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自打建了新城,這各部堂就沒消停過。
不過細細想來,也確實是,這關系到了太多人的身家性命,誰不關心?
劉健朝說話的人看去,不是方繼藩是誰。
卻見方繼藩氣勢如虹,正色道:“陛下,有一番邦使臣,本該來我大明朝貢,可他至京之后,屢屢剽竊我大明文化精髓,四處妖言惑眾,詆毀兒臣,兒臣不堪其擾,今日請陛下,為兒臣主持公道。”
說著,方繼藩朝著那使臣的隊伍里怒吼一聲:“次仁尼瑪,給我出來!”
………………
第一章送到,今早去上課,本來想用手機碼字的,誰知道今天碰到了一個音樂學院的教授,嗯,擅長的是琵琶,居然聽著入了神,尤其是聽了他《十面埋伏》的演奏,好了,老虎不裝逼了,意思是……老虎更新晚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