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是人都明白。
終于……師公和恩公,開始向他們拔刀子了。
這一刀,快、準、狠!
西山的日子,是很逍遙的,哪怕是新城的匠人們,現在薪水都頗豐厚。
至于醫學生,以及屯田所,土木、工學的學生,其實日子過的都不錯。
至少未來,還是有些前途。
可現在……到處都在爭論著關于專業職稱考試的消息。
這玩意是啥。
各專業,都從《求索》中摘取考題。
這豈不是說,將來想要吃香喝辣,需隨時溫習《求索》?
而且據說,不同職稱,未來的前途,以及未來的薪水,都會分檔,這意味著啥?
低級職稱,只是尋常的考試,可若是要到高級職稱,就必須根據自己有本專業內獨到的文章,寄送《求索》,被《求索》錄入刊物了。
總而言之……
《求索》便是四書五經啊。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瘋了。
不少人涌入了書鋪。
那些書鋪的東家,聽說方都尉要讓他們進一批刊物,臉都綠了,這啥玩意,強買強賣呀,我不想進貨啊,可最終,卻都硬著頭皮,進了一批貨,畢竟,方繼藩的朋友,遍天下,人們都愛他。
可轉眼之間,他們卻發現,絡繹不絕的人,開始來求購了。
進貨價是九十文錢,挺貴的,可一出貨,一百五十文,一百五十文,被人踏破了門檻。
尤其是新城里的匠人。
足足七八萬的匠人,什么匠人都有,他們有了較豐厚的收入,漸漸的,在新城那兒,陸續出現了大量的子弟學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子弟讀一些書,甚至有不少匠人,也愿意去認一些字。
人在能吃飽喝足之后,漸漸的,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
這些能大抵識字的匠人,見識到了廣闊的天地之后,竟也開始不甘平庸起來。
考啊,聽說考中了漲薪水,考中了能成為大匠。
西山書院的生員,更是趨之若鶩;至于屯田所的校尉們,在一臉懵逼之后,隨即,也開始擼起袖子來。
甚至那些有子弟的人,年紀還小,還在學堂里讀書,也愿意去買一本,自己的子弟,肯定是別指望金榜題名的,那個……太難了,考職稱容易啊,反正他們識字,買回去一本,讓他們閑暇時看唄,考試,得從娃娃教起。
三日之間,整個《求索》期刊,竟以驚人的速度,兜售一空。
印刷的作坊,開始加印了。
王金元急的滿頭是汗。
他也算是服了自己的少爺,這第一版印刷出來的期刊,純利就有三千兩,三千兩不多,可是繼續加印,可能一期,利潤將高達五千兩,畢竟,雕版都是現成的,后期加印的成本,比較低。
這一刊便是五千兩銀子的純利,據說是一月四期,哪怕往后這刊物銷售一直保持平穩,也有兩萬兩銀子的純利了,雖然不多,卻也保證了運營。
不只如此,其中半數,還要分給每篇周刊的三十位原作者……嗯……不管怎么說,反正少爺喜歡,那就印吧。
銀子,反而是次要的事,畢竟,這世上,誰還有少爺有錢啊。
……………………
好累啊,睡覺,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