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
奉天殿里,又一封西山書院的奏疏到了。
這是近來整理出來的學職名冊。
專等弘治皇帝勾決。
弘治皇帝打開,低頭,看了良久。
這排名第一的,卻令弘治皇帝詫異。
朱壽……
朱壽竟也是大學士?
這……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
因為列在第二的,方才是發現了細蟲論和細蟲防疫論的張森。
弘治皇帝皺眉,就因為發現了重力、引力和證明了地是圓的,月兒圍著地這個球轉悠,就可得第一?
不過后頭,顯然有關于朱厚照論文的引用量,十分驚人,在他的理論基礎之上,許多更深入的研究出來了,比之細蟲論還多了不少。
弘治皇帝心里嘀咕,這細蟲論,才是真正的高明啊,畢竟救了這么多人,這方繼藩,是否有意讓太子第一,所以……才如此?
可細細一想,他搖了搖頭。
誠如方繼藩說,這事兒,他方繼藩說了不算,朕也不算一般。弘治皇帝能感受到,方繼藩極力想要維護這學職的公正性,唯有如此,才可讓更多人在期刊之中獻計獻策,方繼藩斷然不會因為如此,而故意讓太子名列前茅,否則,當初何須頂撞自己呢。
因而,弘治皇帝心里,竟微微有幾分自豪感,朱厚照這小子,挺能耐啊,除了正事不會干之外,就沒有他不能干的事。
其實,此時,弘治皇帝已經釋然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做自己的事,哪怕這事,自己未必認可,可當朱厚照做出了成就,他照樣為之開懷。
果然不愧是朕的兒子啊。
可惜,朕克繼祖宗大統,不得不勤于政務,說不準,朕也學一學這個,十之**,定比朱厚照這小子做的更好。
從前是對期刊有所抵觸,可現在,弘治皇帝更多的是好奇,他低著頭,細細的檢視每一個推薦上來的人,生怕這些人中,有人不夠資格,嗯?
排名第九,請敕博士的這個人,是個叫王燁的人,此人發表的,是一份算學的論文,其在祖沖之的基礎上,更精確的推導和計算出了圓周率。
圓周率……
就因為這樣,也可以得到博士嗎?
這樣算,可有什么意義?
弘治皇帝,這里頭實在有太多不明白的事。
他忍不住看了王燁的名字一眼,命人取了他發表論文的那一期周刊來,上頭,密密麻麻的統統都是數字,看的弘治皇帝腦袋暈。
弘治皇帝苦笑,搖頭,看著這一大串的數字,想死。
且這數字,很奇怪,據說在論文里,采用的乃是大食人的計數方法。
總而言之……
能折騰出這密密麻麻的數字,弘治皇帝也是佩服,他想了想,提了朱筆,大筆一揮,隨即,道:“司禮監蓋印,明日送回西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