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巨大的爭議之下,還是有人力排眾議,選擇了將此書刊出。
事實上,評議組的爭議,同樣在坊間,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甚至,有官員認為,此書是想要顛覆孔孟治國的理念。
雖說孔孟的理念,并不具體,無非是四書五經中的《仁政篇》,以及治大國如烹小鮮之類的字句,可顯然,富國論過于錙銖必較,這恰恰與孔孟之學背道而行。
弘治皇帝看著此書……其中……對于市場,對于君主如何治理天下,財貨以及稅制,如何對國家進行改造,甚至是對外戰爭,如何權衡其利弊,如此種種,許多的觀念,甚是新奇,可與此同時,連弘治皇帝,都覺得這有些過于**了。
當然,有不少觀點,他是認同的,治理天下,就是理財,保持國庫的豐盈,才是長久之道……許多驚世駭俗的觀點,竟與弘治皇帝生出了功名。
在此書之中,所有的一切,都將其歸納為財富,百姓是財富,只要善于運用,才可激發其創造財富的動力。良田是財富,商貨是財富,礦產是財富……
甚至,書中預見,商品將大量的波動,而在這波動之中,財富將會集中起來……朝廷和官府,對于這種現象的應對……
弘治皇帝看著,不禁苦笑,他抬頭,看著蕭敬道:“撰寫此書者,叫劉文善,可是方繼藩的那個叫劉文善的門生。”
“是這個人。”蕭敬心里想,和方繼藩有關系的人,咱化成灰都認識。
弘治皇帝頷首,不禁嘆了口氣:“果真是他,也只有方繼藩的弟子們,才有這樣的膽子,若是換做其他人………只怕無數的彈劾奏疏,就要送來了吧。”
蕭敬:“……”
他想了想,還是啥都不說,啥都不說,至少不算犯錯。
弘治皇帝又嘆道:“朕觀此書,倒是頗有幾分意思,只是,書中太多預言了……且這貨值……當真這樣重要,竟可以影響百姓的民生?”
弘治皇帝提出了疑問。
蕭敬便道:“奴婢什么都不懂。”
弘治皇帝淡淡道:“那要你何用?”
“……”蕭敬心里滋滋的抽著涼氣,陛下……講點道理好嗎,奴婢說陛下說的有道理,說不準,您又說奴婢想要公報私仇,對方繼藩有意見。奴婢說陛下此言差矣,奴婢這不是找死嗎?奴婢啥都不說,難道也不成?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卻不知那方繼藩,可知道他的門生,寫下了這么一部……書……此書,先擱起來,朕過幾日,再看看。噢,還有……西山縣,現在無事吧。”
蕭敬搖頭:“無事了。”
“為何?”弘治皇帝笑吟吟道。
蕭敬沉默片刻:“就不說縣中的治理,單說若有百姓的訴訟,這些百姓,也不去西山縣狀告了,都去順天府……”
弘治皇帝頷首,他倒是能體諒百姓們的苦處。
你想想看,讓一個孩子做縣令,這不是笑話嗎?朕的孫子,就算真有什么本事,想來百姓們,也絕不相信,一個孩子,能夠給他們主持公道,何況,此前的不少訴訟,都是一塌糊涂,百姓們自然學乖了,若有什么糾紛,那就索性,向正兒八經的順天府去訴訟,直接將西山縣繞開。
“百姓們……都很明智啊。”弘治皇帝放下了心,他是極擔心,方繼藩和朱厚照的玩笑,或是朱載墨,再判出什么糊涂案來,到時,可真就笑掉大家大牙了。
“一個孩子,受他們這樣的折騰,真是……”
弘治皇帝搖搖頭。
“還有,下個學期的學費,朕不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