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奉天殿里,安靜的落針可聞。
沒有人吭聲,每一個人都一臉肅穆,都用心的靜聽著朱載墨的話。
而隨后,弘治皇帝倒吸了一口涼氣。
因為……他在一個孩子的身上,更是看到了歐陽志的影子。
他……還是只個孩子啊……
一個孩子,事事親為,竟能做到這個地步……
弘治皇帝的眼睛里,先是閃爍著希望之光,而后目光又有些濕潤。
翰林們個個沉默下來,他們雖然無法論證朱載墨口中的真偽。
可這又有什么重要呢?
至少……許多地方,這個孩子比自己所想的更加……周到。
人們倒吸著涼氣,或是心里感慨。
這一場考教,顯然,朱載墨通過了考驗,不……還遠不止如此,許多人甚至在心里嘀咕,這可能比自己……做的還要好,若是自己忝為西山縣令,怕也不及他吧。
朱載墨朝弘治皇帝行禮道:“孫臣說完了,不知大父以為……對是不對?”
“對,對,對。”弘治皇帝不斷的點頭,欣慰又激動的道:“實是太對了,這些……都是……”
朱載墨謙恭地接話道:“都是師兄們傳授的,每當我心里有什么疑問,去問師兄,師兄們并不急著回答孫臣的問題,而是讓我尋找到問題的根本之處,巡視問題所在的地方,等親自巡查之后,再記錄下感想,而后再去問師兄,師兄根據孫臣的見聞,告訴孫臣,這番見聞和感想之中缺了多少,又多了什么,王師兄說過,任何事的方法,都有其規律,只要不辭勞苦,心存良知,總能慢慢去掌握,掌握了規律之后,做任何事,也就心里有數了。”
弘治皇帝認真的聽著,同時不斷的點著頭,如小雞啄米似的,仿佛這一刻,朱載墨成了先生一般。
弘治皇帝感慨道:“不錯,這位王卿家的學問,便是朕………也為之欽佩啊。”
他心里,生出一股暖流,歐陽志、王守仁、唐寅……還有那出海的徐經,這一個個人………以及時刻教導皇孫的劉文善和江臣,這一個個皇孫的師兄們……實是……深不可測。
弘治皇帝毫不吝嗇的夸贊道:“你的師兄們,都是高士。”
“是的。”朱載墨點頭承認。可是……
他深吸了一口氣,繼續道:“可是……孫臣以為,師兄們固然高明,可若是他們沒有恩師的言傳身教,是斷然不會有如此成就的。”
他竟是端莊起來,跨步向前,走到了方繼藩的面前。
眼睛抬起,孩子的目光,真是清澈透亮,他的目光與方繼藩對視。
方繼藩居然有點不好意思,直視著這清澈的眸子。
摸著良心說……自己……純潔度……還是有一些些的不夠啊,面對如此單純的眼睛,方繼藩竟是不由自主的有一丁點的慚愧。
朱載墨的目光,卻是多了幾分熾熱,他深吸口氣,而后竟是拜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