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長江黃河一般,銀子在大明內部,永不停止的進行流動,變成了一座座華美的住宅,變成道路,變成鐵路,變成作坊,變成數不清的商品。
…………
弘治皇帝也是激動的滿面通紅:“好,好,好,卿家張我國威,此不世之功,諸卿,看看吧,都看看吧,看看徐卿家,看看那些出海之人,都說人離鄉賤,可他們下了海,他們為了尋覓大陸,為了給萬民開一個太平,你們看看他們,他們歷經多少的艱辛,立下了多少的功勞,徐卿家,勞苦功高,要重賞!”
百官們對于徐經,沒有一分一毫的妒忌。
說白了,人家就算是天大的功勞,這也是真正用血汗換來的,這么大的功勞就在眼前,問題是,誰敢跟著徐經去取呢。
徐經拜倒:“臣慚愧,臣不過是盡忠職守而已!”
弘治皇帝搖頭:“卿家不必謙虛,方繼藩。”
方繼藩道:“臣在。”
“你們師徒二人,想來,很久不曾見過了吧。”
方繼藩道:“是,兒臣……能再見到徐經,實在是……實在是……”
方繼藩有點哽咽,細細想來,門生之中,還是徐經才是真正的貼心小棉襖啊,他受的委屈和艱辛,其他師兄弟,提鞋都不配。
弘治皇帝背著手,感慨:“你們師徒二人,好好敘舊吧,明日,徐卿家繼續入宮,朕要細細聽聽,你在海外的所見所聞,朕說過,凡有大功者,朕不吝賞賜,徐卿家,安心等恩旨便是。”
徐經叩首,道:“今臣不辱使命,奉還節杖。”
他雙手將節杖拱起。
弘治皇帝看著那早已是斑駁的節杖。
這不過是一根竹子,再普通不過,只因為掛了牦牛的尾毛,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弘治皇帝搖頭:“你雖已歸國,可四海之事,朕依舊還托付于卿,將來,卿還需出海,此杖在手,見朕如面,卿不必急著歸還了。”
“這……”徐經不解的看著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淡淡道:“朕設四海都護府,總攬四海之事,轄制西洋以及諸國各鎮口岸,以及各洲據點,統領海外遺民,以及外海大明艦船等,這都護一職,朕思來想去,以卿為正,卿上岸之后,即為朕的臣子,下海之后,代朕巡使四方,鏟除不臣,結好諸邦,便宜行事罷,此節杖,便是朕賜予你的信符!”
徐經一愣。
四海都護府。
這四海都護府所轄制的,無非是船隊,是各處的口岸和據點,其實在當下而言,看似是轄制四海,可實際上,則是不然,因為海外的力量,太小太小了,若是弱不禁風,都不為過。
可是……誰知道,會不會有大明艦船數千巨萬,所過之處,盡為漢土的時候呢?
“臣……遵旨!”
徐經深深拜下。
…………
第三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