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方景隆的一番奏對,弘治皇帝這才放下了心。
至少,這一個方略,可行。
弘治皇帝忍不住仰頭,感慨:“朕與卿家,盡了人事,可最終……能否在黃金洲立足,卻需要看天命了。朕自克承大統,敬天法祖,愿上天佑我大明,也愿列祖列宗,能能保佑卿家與諸將士!”
他隨即,側目看了蕭敬一眼:“方卿的奏對,謄寫一份,交內閣,看看閣臣們有何看法。”
“奴婢遵旨。”
陛下召問大臣,都需存檔記錄,這奉天殿的角落里,自有人進行速記,這相當于后世的會議紀要,需送翰林院進行存檔,以備隨時查閱。
同時,這也將是未來修著實錄的重要資料。
弘治皇帝深深看了方景隆一眼:“方卿家勞苦功高,不日,即將揚帆出海,方小藩,一直都在宮中,你的妻子,已去了后宮見皇后了吧,而你……久不回家,也該回家,去看看……”
方景隆顯得恭順:“陛下,大明就是臣的家,臣在哪里,只要是大明疆土,便處處都是臣鄉。方家與尋常人家不同,自元祖隨太祖高皇帝起兵,再至歷代先祖,輾轉南北,為國盡忠,蒙受君恩,因而,先父在世時,就曾有過這樣的教誨。臣奉君命,常年在外,可但凡見了繼藩,也是這樣教導。”
弘治皇帝聽了,一愣,不禁哂然:“忠良也。”
…………
一封御前奏對的紀要,送至內閣。
這是天子親自召見方景隆的紀要,陛下命人送來,十之**,是已經決定了黃金洲的具體事項了。
黃金洲涉及到的乃是下西洋,無論是經略黃金洲還是下西洋,這都是大明眼下的國策,不可不察。
劉健對此,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他拿起了紀要,低頭細細的看,看完了一張,便傳閱給謝遷和李東陽,三人細細看著,斟字酌句。
看到弘治皇帝欲封方景隆為魯國公。
劉健抬頭:“魯國公真是個心細之人啊,不肯接受齊國公號,而以魯國公自居,是謹慎的過份了。”
謝遷皺眉:“齊國公是拒了,可這魯國公,嗯……說起來,先秦之時,魯國公室,乃周公旦之后,所謂周之罪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與周天子,休戚相關,魯國公雖是粗人,可在老夫看來,卻也有他的深意啊,他此去黃金洲,便是要做大明的魯國。”
魯國乃是周公之后,而周公乃是周禮的締造者,與周天子關系最是親密,這是人所共知的事,這不得不讓人有所聯想。
或許,魯國公的本意,就是希望到了黃金洲之后,雖受藩萬里,卻恪守臣道……
李東陽捋須:“再者,世人都稱,周禮盡在魯矣,魯以禮而立邦,其先祖,又輔佐天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此后,又誕生了孔圣人,為萬世師表……”
眾人都笑。
說實話,不是魯國公去,大家還真不安心。
經略黃金洲,關系到了下西洋,也關系到了,未來數十萬戶人的福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亂子。
其他的人,要嘛使人疑慮,若反了呢?要嘛,就是能力使人懷疑。
說也奇怪,方繼藩那狗一樣的東西,居然會有這么個爹。
眾人說笑著,劉健繼續低頭,卻不禁道:“你看,這里還有,愿往黃金洲的讀書人,竟如過江之鯽,從西山書院,到屯田校尉,再到有功名的讀書人,竟有一千四百人之多,其中,竟不乏有進士、舉人,這……實在是令人意外啊,我大明的讀書人,竟有這么多,想要做張騫、班超的嗎?有這些讀書人去,就更令人安心了,我大明以儒立國,此次開辟極西,自當傳播圣學,此為圣人立言的初心啊。”
“是嗎?”李東陽倒是來了興趣,親自湊上去,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