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司吏激動的取過了錢糧簿子,也顯得很激動。
這幾乎是他人生的巔峰時刻,太激動人心了,想來,這份奏報,足以讓他到了京師后,在戶部那些官吏的面前,腰桿子能挺得比竹竿子還直了。
………………
這個時候,京師里,盡是流言蜚語。
聽說科學院當真的成立了,有的則說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宮里沒有旨意。
于是,人們議論紛紛,可方繼藩卻是將這事當做了頭等的大事來做。
不只科學院的衙門征發了大量的匠人開始動工,而且所有的官職,也已擬定了一個學職的單子,以供甄選。
這下子,更多的人開始激動了起來。
論文的投稿量,明顯的開始劇增。
有了學職,才有被遴選的資格啊。
方繼藩看著這幾乎接近一倍增長的論文投稿量,有點懵了。
這些家伙們,到底有多想做官啊。
雖然其中的論文,不乏多數都是濫竽充數,可精華卻也是有不少的。
各科遴選出來的侍讀、侍講,將來都有資格入值扈從,甚至可能至待詔廳待詔。
不只如此,許多人盯上的是科學館,因為方繼藩已經透露出口風去,一旦科學館落成,將編修百科全書。
這也讓不少蒙學,有了帶動的作用。
現在蒙學,多是學習四書五經,打小開始接受新知識的卻是不多,這是因為,更多人希望借蒙學求取功名,一旦開蒙之后,就有機會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只有實在科舉無望的情況之下,大家才開始嘗試向新的學科發展。
而今,新的蒙學也開始籌建,在未來,將源源不斷的輸送西山所需的人才。
讀書,本身就需因勢利導,這四個字中,利字占據了極大的成分,若沒有好處,沒有足夠的利益,你卻非要讓人甘守清貧,要保持著內心的情懷,除了方繼藩自己,真正心系家國,胸懷天下,哪怕是得了腦疾,也堅持不懈的賣房救國,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之外。這樣的人,世上又有幾個。
所以方繼藩從不強求自己的徒子徒孫們有情懷,做人,理應高標準的要求自己,而低標準的體諒別人。
這是一個正人君子必須恪守的品質。
沒錯,方繼藩就是這樣的人。
…………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