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鶴齡的智商,怎么會察覺到不對勁。
尤其是看陛下親昵的把住方繼藩的時候,他看的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
咋?
卻見弘治皇帝眉飛色舞。
方繼藩那一句,兒臣差不多已經忘了,真是神來之筆啊。
差不多忘了,謙虛,真是謙虛了。
如此大功,他沒有急于表現,而是遺忘了。
如此深遠的謀慮和布局,已經顯示出方繼藩乃是謀定而后動,這樣聰明的人,會忘嗎?
當然不會!
真相只有一個!
那便是方繼藩是個虛懷若谷,人格高尚,且不貪功之人。
像這樣的人,在弘治朝已經不多了啊。
弘治皇帝繼續深深的凝望著方繼藩,許多話,如鯁在喉,他不由道:“這么大的事,你竟忘了?”
“這個……”方繼藩一臉扭捏:“兒臣……兒臣近來記性不好,這畢竟只是區區小事,兒臣……呀,兒臣腦殼有些疼。”
“哈哈哈哈……”
弘治皇帝大笑。
腦殼疼……這小子,又開始裝神弄鬼了,什么時候腦殼不疼,偏偏這個時候。
這家伙,沒想到……居然如此忠厚老實,有了好處,別人如豺狗一般的上前撕咬,他倒好,仿佛還害怕有大功似得。
弘治皇帝心里既是欣慰,又是感動。
不愧是方家之后,是朕的女婿啊。
他拉著方繼藩,左右四顧,驕傲無比:“朕原以為,平倭之首功,乃壽寧侯和建昌伯,如今看來,原來竟是朕之駙馬都尉,駙馬都尉居功而不自傲,堪稱人臣楷模,朕有此婿,足慰平身。”
哪怕是此時再嫌棄方繼藩的百官,在這一刻,竟也肅然起敬起來。
這不正是圣人所提倡的美德嗎?
拋開方繼藩這個人的本身,就事論事而言,這家伙,深謀遠慮,運籌帷幄,早年就定下平倭之策,可謂是功勛卓著,事后不聲張,若非張家兄弟良心發現,只怕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深藏功與名,陛下說他乃是人臣典范,還真一點都沒有錯。
眾臣紛紛道:“方都尉居大功,而謙虛如此,臣等欽佩。”
他們是服氣的。
王守仁更是熱淚盈眶,恩師……深不可測啊。
無數個日夜里,王守仁雖然很欽佩恩師,可總覺得恩師的品格,有點怪怪的,作為一個大夫子,怎么總是日上三竿才起來,成日就是粗鄙之語,王守仁有這樣的懷疑,是因為作為一個開宗立派的人,本身就對權威,總是會有所懷疑,正因為永遠對于權威抱有懷疑的態度,他才創出了屬于自己的學說。
可是……今日……真相水落石出,一切的疑竇,豁然開朗。
恩師這是低調啊,所有的懶惰、粗鄙之語,還有動輒氣急敗壞的怒吼,掩藏這之下的,是一顆視功名利祿于浮云的不爭之心,這才是人世間最大的美德,而那種種不好的表面,更像是魏晉之時,那些離經叛道的名士,所表現出來的自污之舉而已。
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其品德,其學問,堪稱萬世師表也。
唐寅等人,更是一臉欣慰,露出了驕傲之色,他們就知道,恩師絕不是那等表面上那般粗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