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世外高人,這書堂里,卻已是聲振屋瓦。
張鶴齡和張延齡這回應該是聽明白了,眼睛都放光了。
很有道理啊,狗娘養的方繼藩,他要大禍臨頭了。
張鶴齡低聲道:“不買房了。”
“不,不買了。”張延齡一臉顧忌的樣子,朝兄長大吼:“嫂子會不會打死我們呀。”
張鶴齡冷哼一聲道:“那頭發長見識短的娘們,懂個什么。今兒聽了這位大師的話,真是受益匪淺,三日不知肉味,我們且回去,只騙她說,已經買了,買了一百畝,弄個假的地契回去,還不是隨便糊弄著她。”
這樣一想,張延齡還是擔心。
等眾人歡呼過后,那武大師則又繼續開講。
…………
蕭敬躡手躡腳的回到了奉天殿。
他手持著拂塵,一面笑吟吟的道:“陛下,司禮監已經去西山,送過了詔書,那方繼藩推辭了。”
“推辭了……”弘治皇帝愕然道:“當時,朕要敕封他國公時,他不是喜滋滋的說謝朕恩典嗎?”
蕭敬欲言又止。
弘治皇帝便拉下臉來:“你說。”
蕭敬只好道:“奴婢覺得,當時陛下開了金口,他是怕陛下反悔,所以立即謝恩。可他都已經謝了恩了,且還是眾目睽睽之下,陛下想要反口,也已經來不及了,因而陛下下了敕命,他假裝推辭一下,則顯得自己……自己……謙虛……”
弘治皇帝沉默了很久,突然瞪了蕭敬一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蕭敬:“……”
蕭敬只好道:“是,奴婢是小人。”
弘治皇帝搖搖頭,苦笑道:“再頒一封敕命去吧,告訴他,不可再推辭了。否則,便是欺君之罪。”
正說著,卻有小宦官進來道:“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求見。”
這又是所謂何事呢?
弘治皇帝頷首:“宣。”
不多時,三人進來,劉健率先興沖沖的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的詔書送去了倭國、琉球、朝鮮國以及烏斯藏、暹羅等諸藩屬,欣聞陛下詔書,紛紛有了回函,愿派遣勛貴子弟,尤以其嫡長子入京學習,不敢怠慢,其中倭國的人員,據聞已經啟程了。”
弘治皇帝聽罷,倒是覺得意外。
想來是平倭之后,各國震動,此時各國方知大明的厲害,因而,再不敢虛與委婉,于是,恭順了許多。
此次可是大規模的入朝,非尋常時候,些許使臣到訪。倭國的勛貴,就有數千人,朝鮮國兩班貴族,為數也是不少,除此之外,還有西洋諸國……
朝廷一紙詔書,立即得到如此回響,可見大明對于各藩國的實際控制力,已遠超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