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只是主持,倒也沒說什么。
可百官們卻激動不已。
個個侃侃而言,熱鬧非凡。
不過于本心而言,劉健卻是松了口氣,楊一清,確實是爭了口氣啊。
歐陽志力主提拔賤吏為官,本就是壞了朝中的規矩,劉健對王不仕甚是欣賞,可不代表,他認同這樣做。
倘若如此,那么……讀書人金榜題名做什么?
弘治皇帝則一聲不吭,內心深處,卻是對歐陽志頗有失望,他本是對歐陽志更看好一些,只是……京察的奏本已上了上來,才短短一年不到,通州就已政通人和,而保定府各縣,卻在庸官的治理之下,雞飛狗跳,果然……這些人是沒有經驗的。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圣人說的話,果然沒有錯。
百官們似乎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一番高談闊論之后,劉健方才朝弘治皇帝行了個禮:“懇請陛下裁處。”
弘治皇帝頓了頓:“下旨嘉許通州府上下吧,至于保定府……”弘治皇帝有點拿捏不定主意,他沉默了片刻:“先申飭一番,若再不糾正,所有功考三等者,俱都革退,以儆效尤。”
百官們心里是頗失望的,他們巴不得現在就革退了才好。
可顯然,陛下還想留歐陽志一點顏面,若是直接革退,歐陽志就真成光桿司令了。
劉健道:“是。”
弘治皇帝又道:“朕已下旨,命安陸的興王來京,朕和他,乃兄弟也,許久不見,心里甚是想念啊。朕已接了快報,其下月便至,張卿家。”
禮部尚書張升道;“臣在。”
弘治皇帝道:“卿親往郊外相迎,不可怠慢。”
“臣遵旨。”
弘治皇帝出了一口氣,心里卻有些郁郁不樂。
歐陽志乃他最是倚重和看好的人,甚至……他認為,這個老實忠厚,行事干練的青年人,在磨礪之后,可入閣輔政,可這一次,卻暴露了歐陽志的不足,過于輕信身邊的人,以至于,被一群小吏所蒙蔽,異想天開的,將他們提拔起來,只是現在看來……似乎起了反效果。
“好了,今日就議到此吧,外頭是磅礴大雨,諸卿,且先告退。”
眾臣抖擻精神,告退而出。
弘治皇帝孤零零的坐在金鑾上,取了吳寬所上的京察奏疏,此后取了朱筆,進行了朱批,而后道:“蕭敬。”
“奴婢在。”
弘治皇帝道:“抄錄邸報,咸使天下人聞之。”
“奴婢遵旨。”
卻過不了多久,卻有人來稟報,說是太子和方繼藩到了。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他們竟還記得朕,朕竟以為,他們將朕忘記了。”
朱厚照和方繼藩二人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