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看著這些百姓,有老有少,高矮肥瘦都有。
還真是……整整齊齊。
只是……好像少了一點什么。
弘治皇帝勉強的露出笑容:“諸卿不必多禮,來,都賜座吧。”
眾人道:“草民們不敢,草民們俯仰天恩,拜陛下所賜……又得楊知州……”
弘治皇帝面帶微笑,只笑吟吟的看著他們。
這些百姓們,紛紛說起近來如何風調雨順,還有這新政帶來的益處。
坐在一旁的楊一清,面帶微笑。
且這些人條理清晰,又是知書達理,哪怕是到了御駕之前,也能做到行禮如儀。
陪駕的百官,紛紛頷首點頭,對此表示贊許。
弘治皇帝手搭著案牘,在聽了足足小半時辰之后,欣慰的看了楊一清一眼:“楊卿家,果然是治理有方,這無數百姓,稱贊卿家為包拯再生,朕心甚慰。”
“陛下。”楊一清道:“這是陛下倡導新政的功勞,于臣下何干?”
“是啊,是啊,這都是陛下的功勞。”百姓們齊聲稱頌。
弘治皇帝左右四顧:“朕巡游至此,能見百姓們安居樂業,也就能放心了,朕已乏了,來,讓朕先去歇一歇吧。”
他起身。
坐在一旁的諸臣們心里松口氣。
果然,這一趟沒有白來啊。
尤其是那吳寬,聽到楊一清取多余的稅銀,救濟百姓,更是眼中放光。
他捋須,聽的如癡如醉,就差點為之叫好。
吏部尚書王鰲,面上雖帶微笑,只是這面容上,卻多了幾分憂色。
其余人等,表情各異,卻都默不作聲。
弘治皇帝起身之后,蕭敬要上前攙扶。
弘治皇帝將蕭敬的手打開,道:“繼藩,你來攙扶朕。”
方繼藩便上前,弘治皇帝搭著方繼藩的手。
楊一清哪里敢怠慢,忙是領著弘治皇帝至廨舍。
這廨舍,在陛下下詔巡游之后,便早已修葺一新,弘治皇帝的行在,雖不及大明宮的氣派,卻也無一不是精細。
方繼藩和蕭敬一左一右,陪著弘治皇帝要入行在中歇息,弘治皇帝想起什么,回頭,而此時,楊一清則拜下,行禮,恭送陛下安寢。
弘治皇帝道:“朕到了通州,這里無一處,不是井然有序,百姓們也都很好,這是卿家的功勞,卿家推行新政,還算合朕的心意,朕巡游至此,勞民傷財,實是不該,尤其令卿費心了。隨駕諸臣,也需歇息,卿家就好生的招待他們吧。”
楊一清心中激動,拜下:“臣……遵旨。”
弘治皇帝入‘行殿’,蕭敬忙是給弘治皇帝斟茶來。
弘治皇帝卻是皺眉不語。
方繼藩便道:“陛下,兒臣且先告退,明日清早,只怕陛下還要在通州走走看看,想來辛苦,兒臣明日來……”
弘治皇帝搖搖頭:“且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