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縣在定興縣之下,又與保定府城比鄰。
正因如此,這里成了保定府的西大門。
在此時,這里到處都是塵土飛揚。
因為向西山錢莊借貸,興資修建保定府城和定興縣的道路,雖是道路還未完全貫通,可在此時,卻已是一派新氣象了。
數不清的商賈涌入進來。
畢竟,雖是在新政的區域,商賈需繳納稅賦,可機會也多的很。
百廢待舉,利潤尤其的高。
一個個作坊,直接搭建了起來。
為了趕工,不少的作坊都是臨時的工棚,招募了人手,進了原材料,便開始進行生產。
這里的環境糟糕到了極點。
卻到處都是年輕人,他們尋覓著工作,而掮客們也如蒼蠅一般,尋覓機會。
商賈們不辭勞苦,來到此,便開始四處熟悉環境。
縣衙的公人,早已忙碌開了。
因為縣衙收了商稅,有銀子,再不靠尋常的百姓來服役了,而是招募了大量的吏員,以往那些目不識丁的百姓,統統被一群頗有精神,能勉強讀書寫字的年輕人頂上。
這些人,有精力,能學習。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希望。
自己的上官,可都是靠著小吏升上去的。
倘若自己干得好,豈不是也有機會能夠成為司吏,甚至成為典吏和主簿,甚至是縣令和縣丞……
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不少讀過書的人,肯入衙里,原本這衙役被人稱之為賤吏,可如今,地位卻是不同了。
縣里六房要管得事多,從巡捕到招商,再到丈量土地,收稅,甚至下鄉,乃至于協調各處工地,甚至是維護交通。
從前是政權不下縣,現如今,催生的太多新事物,非要有人協調和管理不可。
這些縣吏,也都是生手,完全靠自己摩挲。
好在縣令梁敏,乃是精明強干的人,人家就是從小吏一步步爬上去的,跟著歐陽府君身邊,對于這等事,得心應手,下頭小吏的事,沒一樣能瞞住他,什么事該怎么做,有時下頭束手無策,梁敏只好親力親為,猶如帶著一群小學徒一般。
那常成的同鄉,并不是在容城縣內,而是在縣城外頭十幾里地,這兒,雖通了路,卻顯得荒蕪,土地都平整了,一個個作坊,拔地而起,因為來不及所有的作坊如入駐,顯得有些荒涼。
常成領著弘治皇帝等人到了一家木具的作坊。
作坊外頭,是一個老頭兒一面拿著大陶碗喝著茶,一面悠閑的樣子。
見到了常成,這老頭兒竟是認得他,一口通州口音道:“呀,常成你也來了?”
“來了,來了。”常成聽了鄉音,格外的親切。
老頭兒忙是領著他去門房,讓他們坐下,而后,便飛也似得進了作坊里。
片刻功夫,就出來了七八人,顯然,都是通州人,且還都曾和常成有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