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人,比之其他的生員,更聰明,學東西很快,很快在這一百五十人之中,建立起了威信。
他們白日操練,繼續學習弓馬,吃過了晚飯,便開始學習文字,或是學習一些軍事上的知識,足足一個多月之后,絕大多數人,尋常的漢話口語,對于絕大多數生員而言,已經不是太大的障礙了。
畢竟送來時,絕大多數年輕人,本就是佼佼者,多少有一些底蘊。
緊接著,方繼藩帶著一群生員,到了西山軍事研究所。
這西山軍事研究所,一直都是默默無聞。
畢竟這玩意,除了花方繼藩的銀子,幾乎毫無建樹。
偶爾,造出點東西出來,也不為大眾所知。
當初,就是這么一批人,奉旨鑄炮,這些人大多都是張皇后的遠親,當年因為鑄炮成功,而留了下來,方繼藩給了他們事兒做,就是研究各種武器。
當然,軍事研究所之所以默默無聞,更大的原因在于,他們難有什么開創性的東西。
他們所鼓搗出來的玩意,絕大多數,都是建立在蒸汽研究所之上。
當初為了研究蒸汽機,整個西山,動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對材料的研究,對機械的研究,還有許多力學和物理的原理,都出自蒸汽研究所。
等到這些技術,漸漸成熟完善,其他的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才得以騰飛。
譬如在這軍事研究所里,一支火銃,人們都希望它更為便捷,又希望,它擁有更大的威力,可這在從前,是無法想象的,原因無他,因為受限于材料的原因,當火銃威力越大,就需要放置更多的火藥,可火藥過多,威力加強,火銃的銃管若是不夠厚重,就難免會有炸膛的危險。
而一旦銃管的厚度增強,那么……輕便,就無從提起了。
要嘛,這火銃硬生生的成為了兩個人抬的‘大家伙’,威力不小。要嘛,一人可以操作,可威力卻是有限。
而蒸汽研究所的材料,一日千里之后,這些,就不成問題了。
還有許多機械的原理,幾乎都是從整齊研究所照搬來的,效果顯著,隨著蒸汽研究的深入,幾乎西山關于所有技術的研究,其實都在騰飛。
現在……這武器陳列館里,則玲瑯滿目的掛著各色各樣的火器。
有銃身狹長的鳥銃,有比之從前更加便捷的三眼火銃,每一種火銃之下,都有專門的介紹,其精度、射程、威力,以及射擊所需的時間,都有詳細的介紹。
乃人臺與張詠等人,進入這里,看的眼花繚亂,這些生員們,安靜的看著一個個陳列的武器,除了火銃,還有各色的戰刀、長毛,弓箭……這些武器,各有各的特點,那鋒刃,在燭火的照耀下,寒芒陣陣。
乃人臺的眼睛,放出了光來,他看著一柄戰刀,眼睛已經離不開了。
張永的興趣,卻在火銃上,那狹長的一柄鳥銃,其制作,可謂是巧奪天工。
方繼藩能感覺到,許多人的喉頭在滾動。
這都是一群熱血青年,最愛的是打打殺殺,看到心儀的武器,便如看到了絕色的女子一樣。
這個世上,并非每一個人,都如方繼藩一般,脫離了低級趣味。
方繼藩微笑:“現在,師祖給你們出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