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也震驚了。
他豁然而起:“來,將數目取來。”
書吏不敢怠慢,起身,他方才被孫曉一通喝罵,不敢還嘴,畢竟自己身份卑微。
他撿起了案牘上十幾張報表,隨即,呈送到了弘治皇帝手里。
這……是什么。
看著手上白紙上的一個個方格,方格里,一個個的數目。
方繼藩此時忍不住道:“陛下,臣來教你怎么看。”
他上前,弘治皇帝便將報表攤在案牘上,方繼藩趴著,將每一個對應的數字,又開始和弘治皇帝講解不同坐標軸對應數字之間的關系。
“陛下,您看,這一張報表,乃是江西布政使司的錢糧入庫情況,一月的數字在此,二月…在其下一個格子,三月……”
“還有這里,這最下一行,X軸里不是寫的明明白白嗎,這里寫了年度二字,這便是十二個月來,所有錢糧數目的總額。而其后的格子,對應的數目,乃是環比,你看,二月是九萬三千擔,一月則為七萬四千擔,可惜……因為沒有上一年的數據,所以你看,Y軸這里,有一行,寫著的乃是同比,這兒是空著的。這環比的數字,則是……”
弘治皇帝不懂X、Y。
事實上,方繼藩也有點急,才將XY軸直接從后世拿來化用。早知如此,可以另取一個讓人更容易理解的名詞。
不過……這并不要緊。
重要的是,自己的手在此不斷的筆畫,而這報表,其實本身就是極容易讓人看懂的東西。
很快,弘治皇帝就了解其意了。
一個個數目,在他理解之后,直觀無比,可謂是一目了然。
弘治皇帝道:“為何,算的會比從前快。”
“很簡單,以往的計數,都是一點點的算,數據十分龐大。可這報表,則是先將事先準備好的數目,填進去,此后,再根據不同數目利用幾種公式來計算,不必一點點的加減。”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
他取了錢糧的報表。
看著每個月份的數目。
而每個月份之后,又有環比數目,每個月份的漲跌,我一目了然,弘治皇帝看得竟是有些癡了。
這玩意……朕看懂了啊。
不只如此,而且……極有意思。
他取出第二份的報表,是其他的損耗數目……
自己根本不必從那厚厚的一沓數目里,去尋找自己想要找到的數目,而只需要眼睛一掃,則對應的數目,便出現在自己的眼簾。
這……還不并不是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
弘治皇帝倒吸了一口涼氣。
以往看數目,是看了后頭,忘了前頭,很難有深刻的印象。
而這報表,簡直就好像是給自己量身定做的一般。
就比如這個環比,二月比一月新增了一點二五成。
從前的時候,這個數目,看過之后也就看過了。
可現在,看著這報表里的增長率,弘治皇帝下意識的會想,為何二月會比一月有這樣的增長。
治國平天下,不就是越簡單、越明了,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