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的圣駕到了昌平縣。
昌平縣縣令率佐官們接駕。
因為一切從簡,并沒有安排太多的人來迎接。
弘治皇帝旨縣中衙堂落座。
左右紛紛站立著百官,這一路,已病倒了十幾人,其余人也不太好受,好在縣衙里有炭盆,倒是暖和。
昌平縣令楊平先行了大禮。
弘治皇帝朝他頷首點頭:“朕在京中,聽百官對昌平多有美言,都說這昌平,是個好地方。朕在京中,聽了這些,也是心向往之。”
昌平縣令楊平頓時面上有光,立即道:“臣慚愧的很。”
“朕聽說,昌平縣政通人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嗎?”
楊平抬頭,看著一眾大臣,個個欣賞的看著自己。
他的心,幾乎要跳出來。
本還想謙虛幾下。
可細細想來,昌平這幾年,確實沒出過什么亂子啊。
現在,自己竟蒙陛下和百官如此的看重,難道,自己發跡的時候到了。
他拜下,誠惶誠恐:“臣慚愧的很,豈敢自政通人和,不過是賴士民協力,縣中稍有安定,如此而已。”
弘治皇帝頷首,對楊平的回答,弘治皇帝頗為滿意。
那都察院右都御史陳豐不禁站了出來,道:“陛下,臣等一路而來,自進入了昌平縣境,便見雞犬相聞,百姓和睦,尤其是進入縣城之后,路上不見流民和三教九流,這想來,都仰賴了毛紀先生的教化之功,陛下,圣人經典,自傳世以來,歷朝歷代,都將其奉為至寶,何也,這是因為,漢人讀四書,通五經,因此而知榮辱,曉大義。這也是漢人與蠻夷之間的區別,漢夷之別,盡在于此,陛下……”
眾人紛紛點頭,一副感慨萬千的模樣。
自己的書,沒有白讀啊。
弘治皇帝卻是微笑,打斷陳豐道:“不知毛卿家,來了沒有?”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陛下。”縣令楊平道:“毛紀先生,自在大楊山傳道以來,歷來不問俗物,臣此前,已去請過,可是……”
弘治皇帝點頭:“古之高士,盡都是如此,再去請吧,用朕的旨意。”
楊平點頭。
弘治皇帝道乏了,屏退百官。
方繼藩則留下來陪駕。
弘治皇帝看了方繼藩一眼:“繼藩,你看這昌平如何?”
方繼藩搖搖頭:“不知道呀。”
“嗯?”弘治皇帝道:“朕看你有什么話要說。”
方繼藩道:“陛下,臣自進入昌平,沿途,幾乎沒有看到一個百姓,哪里知道,這昌平好不好,不過……如此一來,倒是清凈,想來,百姓們過的還好吧,毛紀先生是何等人,人們都對他推崇備至,將他視為楷模,兒臣一向喜歡的,就是有道德的人,這是因為,兒臣心里,也只存著仁義道德……”
弘治皇帝揮揮手:“是了,是了,朕知道,不要老說你自己。”
方繼藩汗顏,一臉幽怨的弘治皇帝,咳嗽一聲:“若是一個人這樣說,兒臣不會相信。若是兩個人、三個人,十個人這樣說,兒臣很聰明,也不會輕易上當。可這京師里頭,一千個一萬個人,言之鑿鑿,且為之叫好的人,朝野內外,數之不盡,兒臣以為,便是古之圣賢,與這毛紀先生相比,也不過如此。”
方繼藩頓了頓:“有這樣的圣人在,昌平縣,豈有不好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