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出內帑,方繼藩兼兩營都指揮使,奉旨練兵。
方繼藩對此,極為熱衷。
練兵的事,自己軍事學院里的人,可有不少人,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招募兵勇,以及一切所需,這都不難。
世上,最缺的是銀子。
方繼藩招來一個個人,交代他們。
人員可以至交趾招募。
交趾有大量的新學生員。
這交趾布政使司,不比別處,一方面,他們本身就和漢人書同文,習俗相近,最重要的是,或許是理學在交趾并不昌明的緣故,似新學這樣的新思想一經傳入,頓時,便如瘋了一般,開始傳播。
反而使得交趾和其他兩京師十三省相比,居然新學傳播范圍最廣,且最深入人心的。
其他地方,尚且還有舊學抵制新學的傳播,有迂腐的讀書人,四處作梗,可交趾布政使司,卻如一張白紙,而今……卻是遍地新學生員了。
交趾自秦漢以來,便歸屬于漢地,雖偶有立國,可許多時候,盡都屬于漢地,地為漢土,民為漢民。
方繼藩明白弘治皇帝的心思,賜了兩座營,給方家做禁衛,是為了往后分封做準備的。
天知道,到時方家的子孫們,會被分封去了哪里。
因此,絕對可靠的衛隊,必不可少。
因而,方繼藩打算這兩營人馬,盡都招募新學生員,作為骨干。
京里的新學生員都是寶,可交趾的新學生員就實惠的多了,性價比很高。
他們忍耐力強,比兩京十三省的新學讀書人更狂熱,有文化,又是方繼藩的徒子徒孫,實是再好不過的人選。
方繼藩打算締造一個新學營。
既如此,那么帶兵的骨干武官,就必須得是新學的大儒。
當然,新學的大儒本就不是成日讀四書五經的。
他們大多尚武,懂騎射,學習各種知識。
利用學說,建立一個牢不可破的群體。
方繼藩精挑細選了一些骨干,先往交趾,將這正卿營和天賜營的架子搭起來。
而后,又交代了王金元,委派了一個軍事研究所的骨干,前往交趾。
當然,這并非是讓他們制造武器,而是先去觀察,擬定出一個兩營的后勤體系。
適合用什么武器,如何作戰,又應當怎么操練,后勤如何分工。
這都是大學問。
預備妥當了,方繼藩便心安了不少。
他將方正卿叫到了自己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