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當然知道,這新火藥的威力,對于整個大明而言,都將誕生天翻地覆的轉變。
可是……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有些無力感。
既為之不安,卻發現這兩個家伙,竟是無可指摘。
太子是牛脾氣,認定的事,是死也不肯回頭的。
方繼藩呢……連方繼藩都義無反顧……
這換做是其他的臣子,聞知有危險,只怕會有所顧忌吧。
太子且不說了,繼藩為了給朕分憂,為了這大明的江山社稷,真是……
弘治皇帝瞬間覺得,自己賜予這萬戶,還是有些輕了。
他四顧左右,頗有感慨:“這才是忠臣哪,朕讀史,見古之忠臣義士的事跡,往往為之感慨,就不免心里想,我大明,有多少這樣的忠臣義士呢?今看來……朕之子,以太子之尊,而甘為馬前卒,奮不顧身,朕的駙馬都尉方卿家,亦是不落人后,實為楷模。”
百官們默然,心情有點復雜。
這話……怎么聽著有點刺耳啊。
可是……沒脾氣。
弘治皇帝感慨萬千的繼續道:“做大事而惜身不可取。可身為太子和駙馬都尉,此千金之軀,還是需顧念自己的性命才好,往后行事,萬萬不可如此孟浪,切切要小心謹慎,為第一要務。”
朱厚照難得得了弘治皇帝如此高的評價,美滋滋的樣子應道:“兒臣遵旨。”
方繼藩卻是正色道:“陛下,兒臣對此,不敢茍同。”
君臣等人正也是隨著弘治皇帝有著幾分感慨呢,突然方繼藩跳出來冒出不合事宜的話,不免令所有人都是愕然。
不敢茍同?
這不像方繼藩的風格啊。
難道是因為這家伙今日立了大功,膨脹了,吃了槍藥了?
弘治皇帝頓時面子有些拉不住了,卻還是和顏悅色:“繼藩,何以不敢茍同?”
“陛下說讀史,古來有多少的忠貞之士,心向往之,又思慮今朝,有多少的忠臣,兒臣竊以為,今朝的忠臣義士,不及古時多,方才是對的。所謂國難思忠臣,其中大多是君子不賢明,以至國家到了危難之際,因而,許多的臣子才經受住了考驗,挺身而出,與社稷同生死,慷慨赴國難,這些人,固然可佩。”
方繼藩聲若洪鐘,義正言辭,頗有幾分清流們仗義死節之氣,只聽他口里繼續道:“可是當今皇上,何等的圣明哪,外除邊患,其內,更是天下賓服,人人稱頌,百姓安居樂業,臣也讀史,自周武王以降,未曾聽說過,古來還有陛下此等賢君,陛下臨朝數十載,天下大治,此千秋功業,我大明,自是沒有國難,國家危亡之時,亦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正是因為我朝圣天子的圣明,臣子們高枕無憂,沒有危難,如何考驗他們的忠臣呢?因此,兒臣得出的結論是,昏君在朝,方才忠臣頻出,而如陛下這般的圣天子在朝,百官們沒有經受考驗的機會,如何表現自己的忠誠?陛下羨慕古之慷慨之士,只是因為,陛下過于圣明的緣故啊。”
“……”
真是夠了……這狗東西。
百官們已是恍然。
還真是見縫插針,一丁點機會都不肯放過啊。
以至于見多了世面的劉健,都覺得有點聽不下去了,臉微微的變了變,忙是用咳嗽掩飾自己的失態。
殿中咳嗽四起。
弘治皇帝仔細聽了,細細一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