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聽了陳彤等人的話,心里不禁得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經營之道,被就是從細微處開始做起,而后徐徐圖之。”弘治皇帝發出了感慨。
轉眼之間,幾千兩銀子就省下來了。
劉健等人,個個覺得此言甚合自己的心意。
于是,劉健捋須,搖頭晃腦:“陛下所言甚是,經營之道,無非是持之以恒,再教之以方。最忌的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陳彤道:“臣一定向陛下多多學習。”
當日……
陳彤親自主抓生產。
各道的工序,他大抵心里了然。
既然陛下節儉,那么作為臣子的自己,就更該效仿了。
這是他極好的表現機會。
他手里捧著一個破舊的茶壺,里頭也沒斟茶,而是一壺熱水,就這般,對著茶壺嘴,偶爾飲一口,竟也是自得其樂。
他有心要干事業,知道自己仕途的轉折點就在眼前,自是不肯松懈。
見到有匠人將大量的鹽巴丟進了魚里,氣咻咻的沖上前:“你們這是要做什么,這般奢靡無度,這……這是暴殄天物啊,省著點兒,省著點兒。”
好在陳彤是個有涵養的人。
雖然惱怒,說話卻還是慢條斯理,他腦海里,還想著太子殿下那囂張跋扈的樣子,開口就問候別人的家人。
我陳彤就不一樣,我陳彤是個講道理的人。
那匠人想說點什么。
陳彤道:“當今東家已經換人了,你們竟不知嗎?東家是個節儉的人,爾等若是還想在此辦差,就需有眼色。”似乎覺得自己的話說重了,他放下了茶壺,朝他們作揖一禮:“有勞啦。”
就這么觀察了一日,陳彤到了公房去見弘治皇帝。
不過弘治皇帝此刻,正在公房里待客。
為了節省,弘治皇帝早將仆從們裁撤了。
弘治皇帝不屑于耍花招,將宮里的人叫來伺候自己,同時節省作坊里的開支,因而,索性親力親為。
他一襲青衫,親自給來客斟茶。
這來客總覺得弘治皇帝眼熟的很,不過……卻也沒有多想。
只是知道……一下子這里換了主人,卻不知是什么緣故,因而……特來試探一二。
來人是關中的商行大掌柜,姓劉。
劉大掌柜掌握著關中諸多的渠道,其背后的資本,是不容小覷的。
雙方彼此寒暄。
這劉大掌柜,很快就和弘治皇帝自來熟起來。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請他吃過了茶,自覺地這商賈挺可愛的,和他們說話就是很好聽。
“聽說上月,劉大掌柜自作坊里進了七千多瓶的貨物,此番來,一定也是希望能夠多備一些貨吧。”
“這個……”劉掌柜上下依舊打量著弘治皇帝,卻是笑吟吟的道:“這不太好說,你也知道,現在買賣做的艱難,處處都要銀子,現在關中又發了大災,小老兒說來慚愧的很……下月的備貨,卻不敢過于冒險……”
弘治皇帝頓時心里遺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