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次日。
如許多人所預料的那般,彈劾的奏疏,猶如雪片一般飛入了宮中。
這些彈劾奏疏,幾乎都可以用箱子來裝載了。
弘治皇帝對于昨日發生的事,只是略有耳聞,倒也不覺得有多嚴重。
人家做買賣而已,礙著你們什么事了?
可當他打開了奏疏,卻是有些懵了。
太子去耍猴戲啦?
就為了開一家鋪子,太子親自去刷猴戲,這……
瘋了……簡直就是瘋了……
弘治皇帝淡然不下來了。
他自覺得,自己對朱厚照和方繼藩,已是十分的鼓勵了。
像自己這般如此開明的天子,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若是換作其他天子,容得下這樣的太子,容得下方繼藩嗎?
固然這兩個家伙有許多的長處,可這一次,顯然是玩過火了。
一個鋪子,滿打滿算,一日就算讓它掙幾百兩銀子……這已是極限了,就這么個鋪子,太子跑去耍猴戲?
弘治皇帝倒是不如這奏疏中痛心疾首的高呼,太子此舉,實是有礙國體,有辱列祖列宗。
事情沒有這么嚴重。
弘治皇帝治國數十年,深知銀子是好東西,有了銀子,才能養兵,才能賑災,才能修橋鋪路,這社稷的根本,國家的興亡,本身就和銀子息息相關。
沒有銀子,你就得加稅,加稅多了,百姓不堪重負,就要離心離德,要反。面對叛亂,你就得彈壓,彈壓就需兵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還是銀子。
古往今來,多少的王朝,不就是死在這上頭?
所謂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這些統統都是廢話,是清流們想當然而已。
所以某種程度而言,弘治皇帝是鼓勵太子掙銀子的,他掙得越多,將來若是克繼大統,至少不會把手伸進國庫,伸到平民百姓的身上。
可是……這格局實在太低了啊。
弘治皇帝覺得很悲哀。
都說虎父無犬子,朕也算是頗有幾分大氣度的人,怎么生了個兒子,就一點都不大氣呢。
當然,雖說朱厚照素來做事任性。可弘治皇帝是不相信朱厚照如此愚蠢的。
因此,弘治皇帝敏銳的尋覓到了一份奏疏。
這是一個禮部郎中劉凱之所傷的奏疏,上頭直言,根據他查實,商號上下事務,多是前戶部侍郎陳彤主理,而此事,與陳彤脫不開關系,陳彤此人,人面獸心,乃圣人門下,竟是喪心病狂至此……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抿著唇,眼眸里掠過了一絲冷色。
陳彤……
他還是有印象的。
難怪了。
此人就專門出餿主意,當初在作坊,就是此人的手筆,以至于自己至今還覺得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