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看了劉健一眼,深以為然的頷首點頭,道:“如此甚好,傳旨,召諸群臣、諸儒、百姓至崇文殿筳講,講授的內容,便是這《明頌》。”
定下了調子。
這便算是乾坤獨斷了。
召開筳講,學習《明頌》。
這已是朝廷最高的標準。
以往在筳講之中,皇帝召大儒和翰林講學,所講的,唯有四書五經,以及資治通鑒。
似這等筳講,既是皇帝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是翰林借此機會,一展自己的才華。
近些年來,筳講增加了一些科學的內容,讓科學院的院士有了機會參與。
當然,這顯然還沒有真正的撼動翰林院。
畢竟,科學院所講授的,只是理科,是技藝。
可現在,這一篇明頌躋身進入了崇文殿,這顯然是撼動了翰林院的基礎。
同時,這也是皇帝,將這明頌,推到了資治通鑒的程度。
帝心如此,已經不難猜測了。
那周坦之臉色慘然,已是要昏厥過去。
這不是奇恥大辱,是什么?
堂堂禮部尚書,去養豬……
且陛下現在開口閉口,也是豬豬豬的叫,這……已是完全不成體統了。
這廟堂之中,竟都作獸語。
當然……更多的人,驚訝的乃是劉健。
因為誰也沒有想到,平時還算是中立和公允的內閣首輔大學士,今日居然是主動要求圍繞明頌進行筳講,可見劉公已公然開始和齊國公媾和,劉公的態度,又何嘗不是內閣其他兩位大學士的態度,至于其他各部尚書,又是什么態度呢?
此時,弘治皇帝又道:“明頌此書,于國有大用,于民亦有大用,此書,朕需好好的讀讀,推行此書,勢在必行,只是百姓們買得起此書嗎?”
方繼藩帶著笑容道:“陛下,兒臣盡力的降低了此書的成本,將此書的價格,壓至在三十文上下,尋常百姓,理應是負擔得起的。”
弘治皇帝卻是皺眉:“三十文,自是微薄,不值一提,可這些,是于朕,于諸卿而言,可尋常的百姓,這三十文對他們而言,卻是不小的開銷,朕自內帑,取出一些銀子來吧,作為補貼明頌印刷之用,這價格需再低一些,若能在十文上下,就最好。”
方繼藩毫不猶豫便道:“吾皇圣明哪。”
弘治皇帝起身,揮手:“后日筳講,方卿家一定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