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繼藩被弘治皇帝打發走了,臨要出午門的時候,見一個宦官,飛快的朝午門而來,冒冒失失的樣子。
方繼藩一看,便曉得是蹲在交易所里,給弘治皇帝隨時報訊的宦官,這宦官見了方繼藩,忙是放緩了腳步,而后站到了道旁,等方繼藩走了過去,他才忙是一溜煙,又往宮中去了。
弘治皇帝對于方繼藩辦的這個事兒,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的,可畢竟是自家的女婿,可以私下責備一番,明面上當然也不能拆他的臺,眼下也只好裝聾作啞了。
打發走了方繼藩,照例,需要召大臣們商議大事,劉健等人已等候多時。
這事已經算是人所皆知了,對于王鰲的命運,是許多人都關注的。
原本陛下也暗示,此事交代給方繼藩辦了,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的!
可左等右等,竟沒有音訊。
等到陛下召見了方繼藩,令許多人心里又生出了希望。
想來,此事一定有了答復了。
可誰料到,陛下見了大臣們,面對眾人期待的目光,竟絕口不提這王鰲的事,開口便問起了儒生們出關之事。
許多儒生,一下子失去了八股的出路,又因為破產,沒了功名,已是走投無路,而大明與奧斯曼開始通商,許多自奧斯曼的消息傳來。
都說在奧斯曼,大量的重用儒生,此前西行的儒生們,都得到了重用,大量的儒生開始進入奧斯曼的宮廷,甚至深入了奧斯曼的州縣,哪怕是不為官,因為對于皇家對于四書五經的鼓勵,一些大貴族,也愿意花費重金,請儒生們教授自己的子弟讀書。
奧斯曼國各族混雜而居,信奉的神明又各有不同。
因此,此時對于各族和不同的信仰,奧斯曼歷代的皇帝,還是頗為開明的,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又或者是其他各族,都不至過于嚴厲。
甚至,奧斯曼帝國最防范的,恰恰是本族的宗室以及族親。
這其實可以理解,奧斯曼強大無比,歷經十數代,最大的敵人,恰恰是蕭墻之內,那些此前跟著皇帝征戰的舊貴族,隨著軍功,實力越來越強大。
因此,奧斯曼帝國團結其他各族,任用希臘人,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埃及人甚至是波斯人為官,本也是為了遏制本族軍功集團。
甚至連保護皇帝的禁衛軍,所招募的,竟也是不同信仰的塞爾維亞等地人。
而對于任何的宗室,更是大加殺戮。
蘇萊曼之所以尊儒,也正是因為他心知憑借如此來掌握權力的平衡,只是一時之策,而儒家的思想,正對他的胃口。
在蘇萊曼的支持之下,儒家開始深入帝國的許多層面。
而又因為奧斯曼帝國內部的權力,本就一盤散沙,各種信仰和種族盤根錯節,在這強力的蘇萊曼主導之下,儒生們可謂是如魚得水。